授業--薪火合一的葉萱勳老師

心靈的體貼

跟隨著世俗的脈動

讓人疲累

當了18年的教師

走過許多行政的職務

到頭來

還是空的

於是走入了陶土的世界

很謝謝葉老師的帶領

讓我從無到有

也讓心靈獲得另一種安定與滿足

葉萱勳老師作陶15年,由喜愛、學習、認知、砥礪、創作、展現、成長、薪傳,過程中倍極艱辛,但對陶藝的執著與熱愛,卻從不間斷。

葉老師的陶藝創作上不僅承繼傳統容器美學,追求器物線條與釉燒表面處理的特殊性,更嘗試不同的處理方式,如兼採化妝土與釉藥,以彩繪與刮刻鑲嵌跳刀等技巧,或加網刷釉等方式,增加瓶罐表面層次與質感的變化。

在造型上,由點到線與面以及質感、量感、色彩、比例等元素之交互運用。從極簡到極度複雜,各元素之間的巧妙運用,往往取不同的元素進行排列組合,而各自表現又有所不同。例如:材質上有粗糙堅實的石質、有細膩的釉燒;有搭配木、石等材料以呈現對比或和諧;或者刻意將平面處理一些凹凸或起伏,以呈現光影交錯的視覺效果;在造型處理上留意到觀者圍繞在作品四週所形成連續性變化;成型方式五花八門,往往混用拉坏、陶板、模製、捏塑等;材料也包括陶土、瓷土;至於燒釉方面有高溫、中低溫釉,甚至樂燒、勳燒,或改以化妝土處理而不施釉等,依據各別表現的重點選取並互相搭配使用。

葉萱勳老師說:「我在窯上貼的紅紙條「心火合一」四個大字代表期待與火候。態度起源於心,心起源於熱度、熱忱、熱心,如果說形而下謂之為器.形而上謂之為道,那表現在陶器上火候的掌控,就說是心的體現,而在這過程中的結果就是器的本體。在這許多可能性的聯想裡,不但薀含著更多思維哲理,重要的是在當中的體驗與落實生活的功夫。青瓷作品與柴燒作品都是我的最愛。」因為青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青瓷作品成敗來自於窯溫與氣的控制:柴燒作品則以「柴燒」產生的落灰來決定作品真實的質感。

身為陶藝工作者與教育者,唯有勤動手,多創作,累積技法經驗,並無私地授與學生,才能給予學習者更多收穫」。是的,一個藝術工作者與教育者,要有決心、耐心與全心才能看見開花結果,這種堅持,也許需要幾十年的光陰,但一個藝術創作者最大的報酬就是享受那苦盡甘來的甜蜜時刻!"

葉老師作品

青瓷花器


柴燒--家系列


青瓷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