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課程研發(生態探索與攝影)

課程緣起

自從 2014年10月14日那一天,帶著  Canon SX50HS走向鄰近的頭汴坑溪尋訪鳥類,紀錄長億校園暨頭汴坑溪的生態影像,竟成了任教二十多年後,一項新的職志,從這一天起,不斷來回走在頭汴坑溪觀察拍攝,成了至今生活中的例行公事。拍攝過程中,隨興的將紀錄的影像透過社群介面與好友分享,後來察覺資料流失的可能性,開始透過協作平台建置系統性資料,而為了提升資訊分享的精緻化與季節性,因此邀請了相關科系的校友與本校生物科教師群開設了『長億生態多樣性』的網路社群,擴大資訊的提供與共享。

時至105學年度第二學期,這些資源開啟了多元選修課程的鎖鑰,於是『生態探索與攝影』的課程,在楊寶旺校長、教務李文石主任的催生與生物陳怡靜老師、攝影蔡國安組長、資訊科技鄭瑞娟老師以及校友李沛軒的昆蟲講座支援下,誕生了!

課程規劃 ,分為六大項,架構圖如下:

課程架構圖

課程願景

    長億高中地傍頭汴坑溪與冬瓜山,經過103-105兩年多的實地觀察記錄,發現具有豐富的生態,尤其每年的9月到隔年2月,溪裡常見冬候鳥停棲過冬,生態頗為豐富,但觀察過程中卻也發現,溪流中汙染嚴重,因此,希望透過課程開設,一方面讓長億學子了解周邊生態,也希望,能慢慢推廣到社區,讓社區關心這個生態,讓此地的山水,孕育出更美好的生物多樣性

各分項執行方向

課程執行計畫、教材與成果

001-頭汴坑溪生態調查與研究成果 

長億生態多樣性--頭汴坑溪生態

校內生態--網際版

校內生態--網際版(含蛇類)_III

鳥類彙整書冊 — 103年起的觀察紀錄彙整

 002-基礎能力培訓教材與課程 

大型真菌初論--2ED.pptx

真菌與失去臉的人

鳥類辨識 

植物分類檢索依據.ppt 

顯微攝影— 結合昆蟲、植物與菌類等特徵觀察,學習顯微鏡下攝影得課程

檢索表練習 — 利用12隻校園鳥類,讓學生學習分檢索之製作

攝影基礎.pptx 

 004-同儕成果分享與社群規劃 

生態探索與實作--FB — 透過FB成立社群,讓學生能分享彼此的作品。

成果分享

 005-情意發展課程規劃 

台灣工藝文化園區樹藝工坊貓頭鷹筆架DIY — 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讓學員見識到,當發揮創意,許多原本可能不起眼的植物體,一經轉念,可能,就會帶來新的另一種形式的新生命。

昆蟲標本製作 — 邀請校友羅權彧,教導採集倫理與標本製作

花朵拍攝 — 學生作品

花器DIY與植栽實作課程紀錄 — 結合陶藝課程,教導學生自製陶製花器,包含親自上釉,最後將燒成的花器拿來栽種植栽,試著讓學生親近植栽。  

校園植物固碳能力粗調查1080925.docx 

植物的故碳能力粗調查.pptx 

植物染實作課程與紀錄

黑冠麻鷺育雛記 — 透過幾位學生的優良作品,分享校園及時生態。

鳳凰谷鳥園參訪 — 讓學生就近觀察本土的珍貴鳥類

蘑菇之旅 — 與亞洲大學劉月桂教授合作,上午參訪菇類工坊,進行太空包的DIY,下午到亞洲大學,實施菇類知識的介紹,讓學生對菇類生態多一分了解

 006-社區展望先導課程規劃 

古農莊之旅

105-2優遊台中學-長億高中01-探索冒險超越與體驗課程.doc

 太平921地震公園生態觀察 — 增加課程社區能見度

水質檢測 — 臺中市環保生態保育志工協會理事長蔡鴻仁先生暨志工林小姐、邱小姐、廖小姐以及環保局的陳先生帶著水質測量器材到學校來指導學生實際進行水質檢測的課程。本次課程目的是希望逐步的建立起選修生態探索與攝影的學生們有機會認識水域環境與生物間的關係讓學生在拍攝頭汴坑溪生態的同時有機會認識頭汴坑溪的水文環境

水質檢測實作 — 帶領學生到頭汴坑溪進行水質檢測實作

水質檢測實作02

蚯蚓生態與水質檢測 — 環保志工協會--蔡鴻仁理事長 親臨指導

頭汴坑溪分組拍攝

頭汴坑溪實地走訪 — 帶領學生實地觀察記錄,增加課程的社區可見度,試著引起社區關懷

頭汴坑溪實地探訪

邀請同仁與志工參與課程

 100-大學及社會資源引進 

大潭藻礁生態簡介 — 邀請陳品辰博士,介紹大潭藻礁生態,讓學生了解生態時事

中興大學申雍教授指導土壤檢測 — 邀請中興大學申雍教授講授土壤學,讓學生了解土染健康在生態中的重要性以及簡易的檢測方法

太平921地震公園生態觀察 — 增加課程社區能見度

水質檢測 — 臺中市環保生態保育志工協會理事長蔡鴻仁先生暨志工林小姐、邱小姐、廖小姐以及環保局的陳先生帶著水質測量器材到學校來指導學生實際進行水質檢測的課程。本次課程目的是希望逐步的建立起選修生態探索與攝影的學生們有機會認識水域環境與生物間的關係讓學生在拍攝頭汴坑溪生態的同時有機會認識頭汴坑溪的水文環境

900-課程成果、回饋與發展 

學生回饋 — 透過表單,收集學生回饋


附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