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童軍魂/蘋果日報2010.03.21,B6全版
看過愛國電影《八百壯士》的4.5年級生,永遠不會忘記是演女童軍楊惠敏的林青霞,在槍林彈雨中,冒死游過蘇州河,將國旗獻給謝晉元團長的那一幕。對於童軍資歷即將屆滿40年的謝東和而言,執守童軍精神或許不用這般犯難涉險,但絕對值得用一生捍衛「它就像一種宗教,讓人充滿榮譽感,說真的,穿上制服就不敢亂丟垃圾。」他笑說。
父親經商,媽媽開裁縫店,小二那年便跳級跟著哥哥加入童軍團,「學校規定3年級才可以參加,所以他們穿童軍制服,我則穿便服、帶領巾,一路玩過來。」雖然當初被送去參加活動,純粹只因爸媽工作忙,但對小小謝東和來說,卻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我喜歡星期三,有分組活動,我都穿著童軍制服當糾察隊,很瀟灑。」童年最雀躍的事,就是周二放學後衝回家燙衣服,把童軍制服燙出線來。高中國慶日到總統府前維持秩序,人潮多到警察都管不住,外國觀光客卻願乖乖站在童子軍後面,這份熱血延續至今,讓他從幼稚軍一路做到擁有3顆木章的訓練服務員。
捍衛國旗 榮光國際
牽引他情迷童軍,因於1978年在高雄澄清湖舉辦的全國大露營,萬人陣仗開了眼界,後來赴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參加國際活動,視野越來越廣。尤其高中畢業之後,他隨父親移民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安頓下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參加當地童軍團。
1992年玻國舉辦南美洲大露營,他受邀請擔任工作人員,還在會場升起中華民國國旗。當時台玻已斷交多年,能在國際場合升起國旗,是了不起的大事,果然消息揭露後,隔天中國駐外單位就趕搭飛機過來拆旗子。
「我跟對方講中國童子軍的歷史,從最早在大陸發展,到跟著蔣中正在台灣,也解釋童軍運動是沒有政治色彩的,對方不但理解,還給我很大的支援。」謝東和因此成為在全球性童軍活動中,第2個將國旗升起的台灣人,而創紀錄者,就是他的國中老師、知名的帶動唱創始人戴南祥。
現場交換 蒐紀念品
他的收藏,也因參與歷次活動而越見豐碩。
「童軍收藏有兩類,一種是有活動、有歷史,一種是買來的。」他解釋,一般童軍迷會在活動前多準備自己國家、軍團紀念物,拿到會場交換。有人蒐集布章,有人專收郵票,他則是來者不拒,喜歡就換,收藏物從領巾、布章到制服、拼圖,甚至連鎖在車頭的專屬車牌,也想方設法弄到手。
他認為收藏的意義,在於藉此「認識這麼多人,瞭解他們的歷史。」好比童軍徽章大同小異,但會融入各國特色,「泰國用大象、廟宇,日本用櫻花,每個徽章都可以看出不同故事與歷史。」
然而最動人,還是童軍世界裡四海一家的情誼。他曾在活動中遇到韓國與菲律賓華僑,3人身在異國公車上,卻用國語交談。下車時有個黑皮膚面孔向他們打招呼,才知對方也有華人血統,「那次讓我深刻體會,『四海都有中國人』這句話。」
正因如此,他的收藏之路沒有終點,反而持續加溫。「有100多個會員國,就有100多種徽章,每年還有不同活動推出紀念物,所以熱情永遠不會消退。」
儘管出國參加活動要自費,加上置裝與準備紀念品,旅費往往是跟團2倍,他依舊無怨無悔,還帶著兩個孩子加入,用行動實踐「一日童軍人,全家童軍魂」的激情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