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苦楝、楝樹、苦苓仔
學名:Melia azedarach
英文名:Chinaberry tree, Persian lilac
科屬:楝科(Meliaceae)楝屬(Melia)
原產地:南亞、東南亞、澳洲北部等地,現已廣泛分布於溫暖地區
葉子
偶數羽狀複葉,小葉對生、邊緣有鋸齒,整體葉型呈羽毛狀
花朵
春季(3–5月)開花,小花為淡紫色或淺粉色,具淡香味,成圓錐狀花序
果實
成熟為黃色圓形核果(夏秋季),內含種子,果實有毒
樹形
中型落葉喬木,高約6–15公尺,樹冠開展、枝葉濃密,適合遮蔭
🌱 行道樹與庭園樹常見品種,樹形優美,花色淡雅
🍃 葉、果、根、皮皆含苦楝素,有驅蟲、殺菌作用(但誤食有毒)
🐛 古代民間會用其種子、葉子製成天然農藥,稱為「驅蟲神樹」
🪵 木材質地堅硬,可用於製作家具或木雕
果實有毒,不宜誤食(尤其對小孩與寵物)
種子含有神經毒素,大量攝取可能導致噁心、腹瀉甚至更嚴重反應
接觸過敏者應避免靠近樹液或破損的枝條
花朵特寫(淡紫色五瓣小花)
羽狀複葉特寫
黃色果實串圖(成熟時常成串垂掛)
整棵樹姿(夏天濃密、冬天落葉)
苦楝的名字源於其「極苦」的樹皮與果實,古人稱之為「苦中之王」。
台語叫它「苦苓仔」,常見於鄉村老屋周邊、學校、老街、公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