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臼

(一)英 文 名 :Chinese Tallow Tree

(二)科 屬 別 :大戟科(Euphorbiaceae)烏臼屬(Sapium)

(三)別 名:

烏桕(唐本草),臘子樹(浙江溫州)、桕子樹(四川)、木子樹(湖北興山、江西武寧),瓊仔樹、瓊仔、桕仔、桕仔樹、烏果樹、蠟油樹、木梓樹、卷子樹、木蠟樹、木油樹、木樟樹、虹樹、椏桕、蠟燭樹、Auziyu(泰雅);Ruzyu(排灣)

(四)花期花型:春至初夏(4~7月)開花,雌雄同株,總狀花序頂生,花朵單性,花序頂部是雄花,基部是雌花。

(五)原 產 地 :原產中國大陸,本地自生種。

(六)分 佈:宜蘭、台北、桃園、台中、台南,山坡、路旁,堤岸。

(七)蝴蝶食草:

(八)蜜源植物:

(九)植物特性:

烏桕為落葉大喬木,烏臼得名的由來:有一說法是因烏臼鳥喜食其種子而獲名,另一種說法是因葉片在植物染中,所呈現的顏色是黑色故名烏,另因烏桕樹被砍伐後留下的樹頭,中間最先腐爛形成"臼"狀,而得名烏桕。烏桕的木材質地較有彈性,適合做『陀螺』的材料,所以坊間有『一樟,二瓊,三埔姜,四苦苓』之說。單葉互生葉序,葉形卵菱形,葉端尾形尖,葉基楔形,葉柄基部有蜜腺,葉緣全緣;葉柄長 3~6 公分,有葉托。葉片有毒,不宜在魚塘四周栽培;葉子是漢人的黑色染料;秋季樹葉轉為鮮紅色,頗為壯觀。花序為葇荑花序,開黃綠色小花,花期在夏季。烏桕種子白色的部份含有蠟油,可以做成蠟燭,黑色的部分油炸後可以取得透明的青油,當成肥皂的原料或食用;烏桕採播種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