欖仁樹產於台灣全島平地,由宜蘭、基隆至恆春之鵝鑾鼻止。亦分佈南洋及太平洋諸島。落葉大喬木,株高 15~25公尺,側枝水平輪生,形成平頂傘狀樹冠,老樹根生有顯著之板根。葉片大,叢生枝端,葉柄短,倒卵形,先端圓形,長 20~25 公分;春季新芽翠綠。秋冬季落葉前,轉變為黃色或紫紅色,極為美麗。腋生穗狀花序,黃綠色,雄花著生於頂端,雌花居下部。欖仁樹是原是海濱的植物,它的原產地在熱帶海岸,恆春半島的墾丁到鵝鑾鼻一帶,多的是它的高大聚落,可以說是墾丁國家公園內海岸林中最優勢的數種。由於它的樹性健強,很能適應各種環境。幾十年前,有人目睹其丰姿美色,乃大力推荐給各機關學校,引進都市,終於使它成為常見的園景樹。欖仁樹是行道樹中常見的落葉樹種,以它的姿態、紅葉、新芽叫人印象深刻,它不僅是熱帶地區有名的紅葉樹,老樹根部形成的板根也是它特別的地方。欖仁樹的果實呈扁櫃圓形,兩面均具有龍骨狀突起,模樣有如橄欖子一般,「欖仁樹」之名由此而來。果皮堅硬而呈纖維狀,以便藉海潮漂流散布;種仁富含油脂,可以煮食,滋味還不差。欖仁樹於夏天開花,可用播種繁殖。據說欖仁樹的葉子可以入藥,需是自然落下,曬乾的葉子,用以治療肝疾,不過這方面的資料還沒有受到醫學界的證實,所以可別輕易的就去嘗試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