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勝興
苗栗-勝興
基本資訊
行政區域:苗栗縣三義鄉
隸屬:荒野臺中分會
地理座標:24.376378,120.810936
棲地型態
森林生態系
勝興原稱十六份,昔日樟木叢生,拓墾期中,曾建有十六座蒸餾樟腦之寮灶,故名。光復後三義設鄉方易今名。勝興站座落山谷中的小台地上,整棟建築係以木頭為建材,每根標柱完全不使用釘子,台灣鐵路沿線各站景色有如此明媚多姿者實在不多。勝興火車站海拔標高402.326公尺,是台灣縱貫鐵路最高點,該站設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原稱「伯公坑」信號場,後改名為十六份信號場,1935年又改稱「十六份驛」,開始客運及貨運業務。勝興至關刀山的地段,屬鯉魚潭水源保護區,得以保有一片茂密的森林,道路蜿蜒伸長其間,清涼靜謐。
樟樹是與三義斯土斯民關係最密切的樹種,造就了墾拓和木雕產業。因為三義的自然環境有酸性黏性土質、丘陵地形、冬天多霧冷溼的氣候,使三義的原始林相為大片聚生的樟樹林,早在四百年前清朝巡撫劉銘傳時代,就知道開發三義、銅鑼的樟樹煉製樟腦,一直到日據時代,三義更成臺灣知名林場,因此也在當時於林間遺留許多砍剩的樹頭。
火炎山北邊則為苗栗丘陵,西南季風向北吹拂時,一路通行無阻,到火炎山地區才忽然被抬升,氣流上升伴隨氣溫下降,三義地區因而多霧溼度大。勝興附近地型屬矮丘陸及山谷,不利開闢為耕地,過去先民在山丘上種植相思林及油桐樹等造林,過去盛產樟腦油、香茅油、木柴、木炭、各種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完全依賴挑夫挑到勝興車站,再由火車運往全省各地。早期山區挑夫道路四通八達,如今大多荒廢不用,三義鄉公所及三義鄉觀光文化發展協會投入不少人力、物力整修,使「挑柴古道」重見天日。
生物資源
歷年觀察到各類群物種紀錄統計如下表:
荒野的行動
1999 年荒野臺中分會一期解說員結訓後成立勝興定點。第一次活動探勘還趕上舊山線廢除前夕的最後一班火車,由村長策劃成組定期每個月一次的定點觀察,初夏和初冬各舉辦一次推廣活動,藉此讓民眾認識勝興的人文及大自然,一起加入守護這塊土地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