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妳願意跟著天氣一起呼吸,生活就會變得輕盈。
有時候,我們拼命追求健康、效率、早起、運動,卻依然覺得身體「不太對」。
其實那不是沒睡飽,是「節奏不合拍」。
黃帝內經裡說:「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
意思是——人要順著節氣,才能真正養生。
當外面的天氣在變,妳的氣,也應該跟著變。
這不單只是一種傳統觀念,這是一種對自然的「共呼吸」。
春,是萬物生發之氣。
妳有沒有注意到,春天人容易想睡、也容易煩?
那是肝氣開始舒展,但還沒完全打開。
肝主疏泄,它喜條達、怕壓抑。
春天適合「動而不躁」——
散步、伸展、曬太陽、讓眼睛看遠一點。
別太早進行高強度運動,也別逼自己早起到筋都感覺繃緊了。
妳只要讓氣能「伸懶腰」,肝就會感謝妳。
飲食上,多一點綠色,
都是在幫身體打開「行氣開關」。
黃帝內經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夏天是陽氣最盛的時候。
很多人誤會要「趁熱燃脂」,其實夏天更要學會「不過熱」。
當陽氣太旺,心就容易躁。
這時候妳需要的,並不是冰飲,是要「靜中有動」。
像午睡、安靜坐一會兒、泡腳,或傍晚的慢慢走。
這些行為在能量上,叫「導熱出體」。
食物可以選偏淡的顏色——白木耳、蓮子等,
它們的共通點是:清心又不寒。
讓心氣有出口,整個夏天才會穩定。
秋屬金,主收斂。
這時候大自然的氣在「收」,妳的身體也該開始「藏」。
秋天常見的問題:喉嚨乾、皮膚敏感、情緒低落。
這些都和「肺氣不潤」有關。
妳可以試著做一個「秋式呼吸法」:
吸氣時想像金色光進入胸口,
吐氣時想像所有雜念隨霧散開。
每天早晚各三分鐘,
那會是最簡單的「養氣小儀式」。
飲食上,增加白色食物,例如:銀耳、山藥。
適時喝水,也是一種溫柔的養肺。
冬屬水,主藏。
這是一年之中最適合休息、收心的時節。
妳有沒有發現,冬天越熬夜,越容易胖、越容易掉髮?
那是腎氣被耗損。
冬天的養生重點是「養精蓄氣」。
睡得夠、吃得溫、心要靜。
妳不一定要早起,但最好固定時間入睡。
多吃黑色食物——黑芝麻、黑豆等。
那是大地在幫妳「補回來的氣」。
靜,不等於懶,那是一種準備。
黃帝內經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妳越願意靜,明年就越能順利生長。
二十四節氣,不只是農曆的計時法,
它更像一種生活提示。
當天氣忽冷忽熱時,妳不是在發懶,是身體在校正。
當妳突然想早睡、或想泡湯、或想喝湯,
那是氣在教妳「回家」。
妳不用查曆法、也不用背五行,
只要每天花三十秒觀察:
「今天的風是涼的還是暖的?」
「我的身體想動還是想靜?」
答案就在妳的呼吸裡。
順著節氣調作息,這不是按規矩,是順智慧。
讓自己成為能感知天氣的人,
那就踏在養生的路上了。
1️⃣早晨睜眼前,先感覺空氣的溫度。
2️⃣慢慢深呼吸
3️⃣在心裡默念:「我與天地同呼吸。」
每一天,妳都在練習「成為自然的一部分」。
那,就是最柔軟的養生法。
#️⃣
#黃帝內經養生微笑娜生活#節氣養氣#微笑娜文化工作室#氣順則心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