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品冷飲的危害

相信很多人都被中醫師告戒過要禁絕冰品冷飲,這幾乎要變成中醫界的起手式,但為什麼大多中醫師還是不怨其煩地老生常談呢?因為「人以陽氣為本」,人體的氣血運行愈旺盛,體功能愈強健則不易生病,我們不但要穿衣服抵禦外寒,更要忌口防止內傷,內外兼顧才不會建好了高牆卻因內亂而陣亡!

很多人年輕時氣血旺盛犯了戒不以為意,直到年老體衰時才驚覺自己吃了點冰冷的東西就拉肚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個時候傷害已深,要解開寒凝之氣血要有耐心慢慢調理,而且需要完全禁絕冰品冷飲,唯有先控管傷害的源頭,再談治療才有意義,治療到一半又犯戒,就像已經快要融一半的冰水又加入一顆冰塊,好不容易讓氣血動了起來,又再凝結回去而前功盡棄,整個療程又要往後順延,浪費時間也浪費藥錢XD


怎麼樣知道自己體內有寒氣呢?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會手腳冰冷,大多是體內有寒氣造成的,若是夏天吹個冷氣也會手腳冰冷的,那更是寒上加寒,一定要治療才可以。婦女經痛會帶有暗黑色血塊的,大多是寒氣所引起的,巧克力囊腫更是氣血瘀凝而成,就連很多驗出子宮頸癌零期的患者,只要溫化讓氣血動起來就檢驗正常,所以婦女在月事來時的飲食禁忌才會這麼多。有些人早上一起床就要上大號,這個在中醫裡叫「五更瀉」,屬於脾腎虛寒的範疇,更麻煩的是吃完飯就要上廁所,最嚴重的患者聽過一頓飯要上五次廁所,這都是因為腸胃道太過虛寒,原本蠕動和吸收的能力就不佳,所以要等到有外來的能量進入,才會獲得動能而動了起來,所以在溫化寒氣時,有些病人會反應吃了熱藥反而拉肚子,是一樣的道理,也屬於正常反應之一。

比較麻煩的一群人是不知道自己體內有寒氣,甚至認為自己屬於燥熱體質而整天吃涼藥。我們知道吃了麻辣鍋後嘴唇會脹紅,但其實並沒有辣椒直接碰到嘴唇,所以說「唇為脾竅,乃脾胃之外候」,因為內在的胃腸道氣血通於唇口,所以當嘴唇暗紅甚至是紫黑時,就代表脾胃中有寒有瘀,但因為脾胃中有寒,體功能反而會生熱以抗寒,所以形成了陰陽兩股氣在脾胃反而易於脹氣,嚴重的還可以看到唇色有黑有紅兩圈顏色,這個一定要用藥治療不可,而且非三二日就能見效,因為積病已深。麻煩的是因為脾胃有寒,此類病患反而會喜歡吃麻辣火鍋,而且因為寒凝味覺會不靈敏,所以往往喜歡泰式酸辣這些重口味,但辣椒並沒有溫胃的效果,因為吃了辣椒很快就滑到屁股而出,真正中醫在用的反而是花椒和胡椒,會停留在胃中久一點而達到溫胃的效果,所以說吃麻辣鍋並沒有食療的作用!


不喝冷飲就全身不對勁該怎辦?

前面談到當脾胃中有寒,體功能就會生熱以抗寒,所以當體功能過亢時,反而形成了燥熱體質,會更想吃冰品冷飲,但此熱非真實火,而是像我們手摸冰塊後的返燒感覺,是氣血大量想要灌輸回暖的虛火,倘若當作實火而喝涼茶吃寒藥,反而會積病更深而返熱更甚,唯有用熱藥把體內的寒氣化解開,才不會一直想要喝冷飲,所以中藥在這裡除了治療也有戒斷的作用,沒有經由中藥的輔助,要叫一個長期吃冰的人戒斷真的很難,但當你的脾胃溫化之後,自然就不會有這種渴望了,這是一種生理的正常反應,只是身體不會幫你分辨虛火實火,只要有火都會讓你想要用寒物化之,反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脾胃中有寒氣,此類病患反而會喜好甜食,似乎是想要大量獲得能量以排寒,有趣的是,中藥以甘草和脾胃,但這種甜是天然植物淡淡的甜,真正脾胃受傷的人卻喜歡甜死螞蟻的那種甜,可能是因為消化吸收不良,所以反而想經由糖份取代其它能量,但這又是一種惡性循環,不但沒有達到治療脾胃的功能,反而因為過於甜膩而堵滯中焦影響消化,所以愈是吃冰的地方,通常甜點愈甜,小朋友若是只吃糖果不愛正餐,也要考慮是否是脾胃受傷了,當脾胃養健康後,自然就不會這麼愛吃甜點!


什麼樣的東西叫作冰品冷飲呢?

冰品我想大家都知道是什麼,不過如果冰品之中要再加以分別的話,首先要禁絕的應該是挫冰,再來才是冰淇淋,這是以冰性強弱加以分別,若是以奶製品和化工製劑的角度,則是各式冰棒和冰淇淋要先禁絕,總而言之,各式的冰品一定是優先禁絕的首選,再來才可以談到冷飲的優先次序。冷飲則是比較難分辨的品項,首先當然是加了冰塊的各式飲料要加以禁絕,我會求要患者至少先做到冷飲去冰的第一步,再來才考慮如何更進一步的喝得更健康,當然所有的巿售飲料都不要喝是最好的XD

至於冷飲去冰又再分成熱飲加冰塊形成小碎冰,這個其實內含寒熱兩股氣對身體很不好,真正要喝還是直接喝冰箱冰的冷飲會好一點點,再來就可以進步到常溫的冷飲,能夠做到這一步其實就可以避免很多非必要的冰氣傷害了。但其實台灣的嚴嚴夏日,要大家做到不喝冷飲真的有點強人所難,所以我會建議用手下去測試,如果你用單手握住冷飲無法超過一分鐘就要換手,那麼這種溫度直接進入胃中也會凝結你的氣血,只是因為內臟的神經反應沒有膚表敏感,不抗議不代表它承受得住。

但又會有人問說,熱飲的溫度又要如何辨別呢?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冷熱不同的特性,由於人體是靠氣血下去平衡冷熱,熱脹冷縮,所以熱飲可以更快地經由血循平衡過多的熱能,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循環不好的人容易被燙傷,而冷飲則會防礙血液循環,所以人體對於冷飲的受納度較熱飲低得多,一般只要入口不覺得燙都可以,要小心的是帶有油水的熱湯,容易溫度超過100度而傷害黏膜和表皮。

這個時候可能又會有人問說,那冰品不能夠在嘴巴融化後再吞下去嗎?先前已經講過整個胃腸的氣血其實直通口唇,所以體質較敏感的病人,光是喝一口冰水含在口中,都會覺得有一股冰氣直通入胃,所以把冰冷食物含在口中溫化,其實並不會阻絕冰氣的傷害,頂多只是減少脾胃的直接傷害,所以幫助並不大。


冷凍過的食物其實都帶有冰性?

這一點其實很不好解釋,因為以前我學物理時也是認為冰融化後就變成水,水就是水,哪有什麼分別?一直讀到《醫方集解.理中湯》:宋徽宗食冰太過,病脾疾,國醫不效,召楊介進大理中丸。上曰:「服之屢矣。」曰:「疾因食冰,臣請以冰煎此藥,是治受病之源也。」果愈。這才驚覺其實冰和水傷到人體的經絡走向其實是不一樣的!

家師行醫近四十載,讀之多次,但每次上課講到此段條文都以無稽之談草草帶過,直到一名婦人因年輕時吃太多冰,一到下午就頭痛欲裂,家師以溫補調養一年仍不解,後來只好死馬當活馬醫,叫她回家用冰去煎煮附子理中湯,結果服不到三帖就痊癒了,家師才正視此條文,開始讓大家服用冰煎大理中湯,吃下去後肚子會有暖流,手腳不怕冷。

這也可以解釋,現在很多媽媽親餵母奶,但卻常見嬰兒帶有寒氣,後來才發現是因為大家把母奶冰到冷凍庫中,只要冷凍的食物沒有到達100度以上或是完成熟透,就還是帶有原本的冰氣,所以說寧願把母奶放在冷藏,壞了就丟,也不要放在冷凍保存,讓小孩從小就受冰氣所害。同樣地,巿售的罐裝果汁也是大多經過冷凍保存,所以不建議在外面喝果汁飲料,尤其有些又會加了增稠劑其實很不健康;含有牛奶的飲料也是如此,大多是從紐澳進口的冷凍冰磚再解凍,但奶製品並不會加熱到100度,所以都帶有冰性;魚類海鮮和牛肉製品也是如此,遠洋漁船會急速冷凍保鮮,所以海鮮類請吃熟食不要吃生魚片,牛肉製品也是如此,尤其是便宜的牛排大多是組合肉,一定要吃全熟才安全,除非你確定你吃的是全程冷藏或是溫體牛肉,不然請不要吃帶有血水的牛排!


平常可以如何保養身體以袪寒?

平常可以一週煮一壺薑茶來喝:20克的乾薑,加入2200克的水,用藥壺煮約三個小時到700克左右,煮二次共1400克混在一起喝。第一次煮出來的太濃,所以要煮二次對著喝,也有人煮三次對著喝,但其實第三次就沒什麼味道了,倒是可以拿來泡腳什麼的也不錯。不過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不建議大家喝太頻繁,尤其是身體瘦小的多是陰虛易寒易熱體質,不適合太過燥熱的溫化,反而大多是因為氣血不足所以容易怕冷,這個時候反而可以煮些桂圓紅棗茶來養養脾胃,或是嚐嚐《飲膳正要・棗薑湯》:生薑一斤(切作片)、棗三升(去核,炒)、甘草二兩(炒)、鹽二兩(炒),上件為末,一處拌勻,每日空心白湯點服,可以和脾胃進飲食。也就是每天早上飯前空腹用熱開水泡一點粉末來喝。

不過中醫其實不太使用單味藥,因為單味藥的藥性太過刁鑽強烈,就像單槍匹馬的武將不受控制,所以很多人的體質一喝薑茶就會口乾舌燥甚至喉嚨痛,若是用正規的方劑有君臣佐使的搭配,讓熱藥隨著開路先鋒到達真正該治療的地方,反而比較不容易有燥熱的情況發生,所以真正覺得身上有寒氣的病人,還是建議找個值得信任的中醫師好好調理才是!



冰品冷飲的危害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