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45
請研擬將「淨零綠生活」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中的「從肉類轉向其他蛋白質」期程,由原先隸屬為中長期階段2031-2050年,提前為短期目標(2025)。並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肉類蛋白質」為主要推動方向,方能符合國際間以「採行植物性飲食」用以減碳對抗氣候變遷之訴求。
We request that the timeline for "Transitioning from Meat to Other Proteins" within the "Net-Zero Green Living" key strategic action plan be advanced from its current mid-to-long-term phase (2031-2050) to a short-term goal (2025). Furthermore, the primary focus of this initiative should be "Replacing Meat Proteins with Plant-Based Proteins" to align with international calls for "Adopting Plant-Based Diets" as a mean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nd combat climate change.
議題說明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12年4月頒布的臺灣2050淨零轉型「淨零綠生活」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核定本),中第40頁(表4)在「食-零浪費低碳飲食」的面向內「3.從肉類轉向其他蛋白質」規劃在中長期階段2031-2050年才開始推動。我國雖已開始重視「以其他蛋白質替代肉類蛋白質」的議題,並納入政策規劃,但在推動進程上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仍顯落後。在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國際間正積極採取行動,期望延緩其影響。我國應加快步伐,滾動調整政策,以便積極回應全球減緩氣候變遷的需求並做出具體貢獻。
以英國為例,英國氣候變遷委員會(CCC)建議到2030年將肉類和奶製品減少20%,並且到2050年減少35%。英國早在2010年代即開始佈局,從政策倡導到市場與民眾行為轉變,多年努力促成2030年的具體減肉目標。反觀我國對替代性蛋白的推動構想卻需要等到2031年後才開始推動,這不僅與國際減碳目標背道而馳,亦缺乏具體的佐證。
其他歐洲國家如荷蘭、德國等早已訂定減少動物性產品的目標,且積極支持替代蛋白產業。我國若在2031年才行動,勢必在減碳與綠色經濟競爭中處於劣勢。國際間普遍將發展「替代性蛋白質」產業作為國家重點發展方向,以此推動產業轉型並應對氣候變遷挑戰。
例如:
英國:氣候基金會(ClimateWorksFoundation)與英國外交、聯合國協與發展辦公室的研究顯示,替代性蛋白產業到2050年將達到1.1兆美元規模,預計可創造980萬個工作機會,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以色列與新加坡:這兩國大力支持新創企業進行替代性蛋白的研發。以色列政府提供數百萬美元的資金,幫助初創公司開發細胞培養肉等新技術;新加坡則成為首個批准銷售培養肉的國家,目標是將其替代性蛋白產業的市場規模提高至三倍以上。
丹麥:北歐國家丹麥自2021年起啟動為期九年的植物性蛋白質發展計畫,預計投資1.68億美元(合計10億丹麥克朗)用於植物性蛋白質生產與研發,並目標到2030年將其農業與食品產業的碳足跡降低70%。
加拿大:政府已投資超過3000萬美元專門用於植物蛋白研究,並投入近1億美元建設相關基礎設施,支持從科研到產品開發的全產業鏈,力求到2035年成為全球領先的植物性蛋白質出口國。卡達:該國專注於植物蛋產品的研發與生產,並已吸引多個國際品牌的合作,目標是到2025年使植物蛋達到該國蛋品市場的20%佔比。
美國與中國:這兩大經濟體也在積極投入替代性蛋白產業。美國的農業部及其下轄的數個機構正投入5億美元於研發替代性蛋白的相關技術,並在細胞培養肉與植物基蛋白的政策審核上加速腳步。
中國在其「十四五」規劃中,將替代性蛋白列為重點投資領域之一,並計劃到2025年使替代性蛋白在食品市場的佔有率達到5%。
政府應參酌英國等其他先進國家,將「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肉類蛋白質計畫」,視為國家對抗氣候變遷產業轉型計畫不可獲缺之項目。從中長期目標(2031~)提前至短期目標(2025~)立即執行推動構想,投入大額經費深入研究植物性飲食在永續、健康、經濟三個面向的巨大正面效益。增加植物性飲食在淨零綠生活面向的大幅比重,修正我國植物性飲食發展藍圖及永續發展路徑。
盡快擬定具體規劃、指標、期程、預算,達到ESG深度及廣度節能的超前佈署及淨零目標,為替代性蛋白產業發展鋪路,也讓國人逐步適應飲食轉型。
建議主管機關:國發會、環境部、農業部、經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