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臨危不亂>第七章-公用事業概念股
時間是2013年的5月,我在2010年的時候買了華電國際(股票代碼:1071),當時買的平均價格是1.5元,到了2013年的現在已經漲到每股4元了,帳面上的報酬率是166%,投資了2年半有這樣的成果我覺得還不錯,於是我想再找找有沒有其他值得投資的公用事業股票。
我找到了一檔深圳高速公路股份(股票代碼:0548),簡稱深高速,它是一檔由深圳國際持有51%股權的子公司,也是國企股,主要業務是經營高速公路收費與高速公路的建築與維護,負債比率是45%、流動比率是80%,殖利率平均有3~4%的水平,配息率是40%,2011年的EPS是0.401元;2012年的EPS是0.314元。
2012年營收會下降的主因是廣東省政府在2012年的6月,對所轄範圍內的公速公路實施統一收費標準,這讓深高速的主要收費公路的營收有很大的影響,如梅觀高速、機荷東、西段高速、鹽排高速,在2012年的營收都下滑。
還有另一個更大的因素是,中國國務院在年中通過了重大節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的實施方案,規定7人座以下的客車在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四個國定假日及連休假日期間,免收車輛通行費,這個方案的實施造成深高速營收下降很多。
深高速這家公司營收會受到政策面的影響很多,股價從2011年以來就一直下滑,直到2013年才開始止跌,跌幅達43%,2013年止跌後,股價走橫盤整理,我想從股價表現上,相關政策的利空應該已經出盡了,到了2013年的五月,這些政策會影響公司多大的營收也都表現出來了,2013年度的營收應該不會跟2012年差距太大,我認為在政策面上很難有更大的利空政策了,畢竟當統一收費制度實施與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這兩個方案實施後,高速公路收費已經變得公平化,假日免收小客車通行費這政策優惠已經很大了,再把優惠提高下去,這些公路公用事業公司就要賠錢做了。
所以我認為在很難有更大的政策利空下,現在進場買進深高速應該會是個不錯的時間點,我看中的是深高速的優勢,高速公路營造跟收費這塊是特許行業,不會有外國廠商來競爭,而且一個地區基本上就這麼幾家公司,是屬於寡佔事業,雖然就流動比率看起來,深高速的短期償債能力不太好,但我看財報上,公司高層也有注意到相關的問題,而且它是國企股,我想在當地政府的政策面扶持之下,應該不至於出現倒債的風險。
我還有看好未來大陸車輛普及率提高,雖然大陸經濟增速放緩,但總體來說還是有成長的,在廣東這些沿海發達地區,中產階級很多,能買得起私家車的人也很多,我蠻看好這塊消費力道的持續增長,而且深高速還有其他幾條建造中的公路,目前已經營運的公路的特許期間要到2027~2031年才會陸續到期,也就是說,深高速的營收維持十多年是沒問題的。
最後還有一點很吸引我的就是穩定的殖利率,雖然配息率只有四成,但殖利率還是有3%以上的平均水準,再加上股價在水位偏低,營收穩定後,隨著車流量的增加,股價再上攻的機會也高
於是我在2013年5月的時候,分批買進了深高速,平均成本是3.1元,買了80萬港幣,不過買完之後,在6月居然又下跌了一小波段,股價最低來到2.58元,不過沒關係,我認為我只是錯估了進場的時間點,統一收費制度跟假日免收小型車通行費的政策利空所造成的影響比我估計的還要大一點,我還是會繼續的持有深高速的股票,畢竟很少人能每次都買在最低點的,我認為搞清出為什麼而買這件事比買在最低點還要重要!
在同年6月,我之前投資的那檔合和實業(股票代碼:0054),因為拆分計畫失敗(註1),股價跌到24元的水平,因為當時候手上還有很多現金,我想了想,決定在加碼投資50萬買合和實業,因為我覺得它平均有4%的殖利率很不錯,而且雖然股價回落,但它本身的資產價值跟租金收入並沒有減少,我覺得這是一個利多出盡後的錯殺,買完以後,我持有合和的平均成本拉到了每股22元。
下章待續…
後記:華電國際跟深高速在2015年的時候都帶給我豐厚的回報,尤其是深高速,到寫這篇文章的現在都還有7.53元的水平,如果長抱的投資人一點都不會受到去年中國股災的影響,這類型公用事業類股,雖然很容易受到政策面影響,但當其利空淡化後,其實是很好的投資,因為營收穩定,而且有官股背景的公司不會輕易的倒閉,也沒有外來的競爭對手,而且如果虧損嚴重,政府通常都會想辦法來救公司,給予一些關稅、土地上的優惠,或是找其他相關有賺錢的國企來併購,解決一直虧損的問題。
就像最近轉上市的台灣高鐵(股票代碼:2633),原本帳面上也是賠的一蹋糊塗,但如果仔細分析原因就能發現,當政府把原本35年的特許期延長到70年,整個營業成本每年攤銷的部分就會少了很多,再加上一些大額的一次性收入,在玩一手先減資再增資之後,整個財務報表就好看很多,我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要說明,當公用事業股票遇到經營困難時,政府通常會想辦法救它,而不是想表達現在買高鐵是一個很好的投資。
站在我的立場來看,我覺得這個事情是有違法治精神,台灣政府這樣做說白了還是拿全體國民的錢去替高鐵買單,而且對高鐵小股東來說反而是個傷害,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政府不救高鐵公司,讓公司倒閉結果是什麼?最後還是政府出面接手所有營運,而且當公司清算後,債權人拿到這些高速鐵路建設也沒有用,最後還是要賣給政府,整個高鐵還是會回到政府手上,可以試想看看這樣處理後,對整體國民的利益是不是比較好?當然對原本就是高鐵股東的人來說,這樣做會害他們股票價值歸零,我覺得民主國家政府都有這個通病,很容易為了一小部份的人利益,而犧牲全國人民的權益,當然如果未來高鐵的股價被低估的話,我或許會考慮買進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