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篇文章不是大家向解釋什麼是指數基金, 那樣的文章在網絡上面搜尋一下就有一大堆. 了解指數基金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也是已經太麻煩了. 我只是想在這裏再重複一遍, 沒時間的人就請你投資指數基金, 以十年年作為一個投資年期來說, 它的表現肯定比銀行定存優勝, 也會打敗市場上超過90%的對沖基金. 投資指數基金, 第一個重點要看管理費, 香港盈富基金的管理費是0.1%, 元大台灣50的管理費是0.355%, 比較高但是可以接受. 那些收取超過0.5%管理費的被動指數基金就可以不看了. 不要小看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管理費, 在長年期和複利率的情況下, 他可以把你的利潤吃掉一半. 以後我會有文章詳細說明.
由我來告訴大家, 各位可能聽不進去, 我只好又請股神巴菲特向大家說明. 以下文章是由巴菲特在2016年和2017年的致投資者信中抽取出來, 文中的我是指巴菲特本人.
我在巴郡的2005年年度報告中說過, 如果把所有由職業投資經理管理的基金的表現計算一個平均值, 這平均值會比一個什麼都不懂的, 只會抱著指數基金的業餘投資者的成績更差. 各式各樣的”助手”會向他們的客人收取巨額費用, 就是為什麼專業的投資經理的表現會比不上一個沒有人管理但是收費低廉的被動指數基金 .
我不是一個喜歡空談的人, 於是我公開邀請所有專業投資人, 參與一個50萬元美金的賭局. 他們可以隨便挑選五隻對沖基金 (其中可以包括一隻他自己管理的基金) 和一隻由領航(Vanguard)管理的標普500指數基金對比, 十年下來, 看看誰的表現比較好. 當時我以為會有一大隊基金經理要搶著來參與這個賭局, 他們怎麼可能認同自己的能力比一隻沒有人管理的指數基金更差呢? 這有多丟臉! 基金管理公司的鋪天蓋地的廣告裏面不是就有很多表現優異的基金嗎? 我相信基金經理們不會懼怕拿出區區的50萬美元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吧!
之後可是一段長時間的沉默. 雖然有過千個基金經理在這個行業裏面賺取了大量金錢(注意:是他們自己賺取了大量金錢, 客戶有沒有賺錢就不知道了!), 卻只有一個叫 Ted Seides 基金經理願意參與設立的賭局. Ted 是 Protege Partners 的管理人 , 他們的工作是幫助客戶去選擇和投資在不同的對沖基金上面. 他們是設計投資在不同基金的基金.
(香居客在這裏要為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管理基金的基金 -- funds of funds. 邏輯是很簡單的, 市場上面有幾千隻股票, 這麼複雜, 小投資者怎麼有時間去選擇呢? 於是金融業成立對沖基金和互惠基金等等去”幫助”小投資者投資. 但是後來市場上面又有過千隻對沖基金和互惠基金, 那又怎麼去選擇哦! 於是市場上面就出現了這種"基金的基金", 這種層層收費的設計, 我實在很難相信投資者有賺錢的機會.)
Ted 挑選了五隻基金 (這隻基金下面總共投資了超過100隻對沖基金, 所以他們的投資表現是不應該受到一兩個特別優秀或者特別差的基金經理所影響). 當然投資者要付費購買對沖的基金”優秀的選股能力”, 由於上層的基金挑選公司幫投資者找到這麼優秀的對沖基金, 也是要收取另一層服務費. 於是這個賭局在2008年正式開始, 現在讓我們看看結果.
這五隻基金在第一年表現優異, 全部都比指數基金優勝, 但卻是無以為繼. 這五隻基金的平均表現在之後的九年裏面, 每一年都比不上標普500指數基金. 我要強調一點, 剛剛這十年沒有什麼特別, 如果我們在2007年的時候做一個意見調查, 問問各個投資專家在未來十年標普500的表現大概會是怎麽樣, 我相信大部分投資專家都會預測年度回報率是在8.5%左右. 在這種環境要賺錢本來就是很簡單, 事實是華爾街的"助手"賺取了令人妒忌的金錢. 他們是大富大貴,但同時間找他們幫助的小投資者卻經歷了一個失落的十年.
表現時有時冇, 費用卻是從不間斷.
這個賭局說明了另一個重要的投資事實: 雖然市場大部分時間都是很理性, 但有時卻會做出瘋狂的事情. 你不需要有超越常人的智商, 經濟學學位, 或者去了解一堆華爾街的術語例如 alpha, beta去把握市場上面的機會. 投資者只需要有能力去忽視恐懼, 熱情地專注幾個簡單的基本概念. 願意長時間看起來好像沒有想像力, 甚至乎有點愚笨, 這些就是重點. 這個賭局不巧在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的時候設立, 第一年馬上虧損37%, 但只要多等九年, 你投入的100元, 就變成225元. 投資指數基金的好處是, 你不用做停損這些動作, 因為它不會倒閉.
每年都有很多人問我投資的建議, 在答覆他們的時候, 增長了我對人類行為的認識. 我通常會建議他們去購買那些收費低廉的標普500指數基金, 那些財富和收入屬於中等的人一般都會聽我的建議.
但是我相信, 沒有一個屬於超級富有的個人, 機構, 或者退休基金會聽我這個建議. 他們一般都會禮貌的說多謝我的意見, 然後去聽那些收費超高的基金經理, 或者是現在最時髦的"投資顧問". 這些投資顧問都會面對一個難題, 他們有可能叫他的客人每一年都是把錢拿去買標普500指數基金嗎? 這會把他們的事業摧毀. 於是這些投資顧問每年都會建議一些無關重要的小修小補, 這些投資建議會被包裝成一些艱深的廢話, 例如投資風格, 經濟趨勢等等, 這樣他們就可以賺取高額收費.
有錢人習慣了付費得到最好的食物, 教育, 娛樂, 房屋, 人工整形, 運動門票, 各種各樣你想像得到的. 他們覺得有錢就應該可以購買一些普羅大眾沒辦法拿得到的優質服務. 這往往是對的, 所以這些"精英"沒辦法去接受購買標普500指數基金這種每個人都可以購買的產品.
人類的行為很難改變. 富有的個人, 退休基金等等會一直認為他們應該得到一些特別的投資建議, 而那些能夠滿足他們這個願望的投資顧問將會變得非常富有 (香車客: 這令我想起馬多夫, Madoff). 今年的神奇投資可能是對沖基金, 明年的投資可能是原油期貨, 下一年是......這令我想起一句諺語”當有錢的人遇上有經驗的人, 有經驗的人拿到錢, 有錢的人得到經驗”.
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