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緣起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市107年15歲以上就業人口達128.4萬人,佔15歲以上民間人口的55.7%,無論家庭經濟支持與生活照護提供等面向,職場人口是家庭支持體系最重要也最具影響力的一環。經研究證實,推行職場健康促進有助於提升產品產量及品質、減少雇主健康保險支出等經濟效益 。因此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北市立大學共同辦理,配合中央政府推動建構智慧健康城市之目標,以健康體重管理為議題,依本市都會特色、人口結構、產業特性及既有健康促進之策略,建構健康的支持性環境並提供健康資訊,使民眾採行健康生活型態從醫、食、行、運動各方面發展創新智慧服務整合模式,打造個人健康管理服務平台並發展智慧健康生活圈,推動創新智慧職場健康促進服務模式以建構一座美好的「智慧健康城市」為目標



臺北市智慧健康城市願景架構

研究證實,推行職場健康促進對雇主及員工是雙贏策略:對雇主而言,推行職場健康促進有助於增進員工向心力及士氣、提升企業形象和競爭力對員工來說,有助於了解及關心自我的身心狀態,認識生活及工作上的健康危害因子,幫助員工養成良好生活型態,包含規律的運動習慣、健康飲食行為及適當的壓力因應策略,進而影響其家人與周遭其他人。本計畫配合中央推動建構智慧健康城市之目標, 由臺北市對焦於「職場」規劃健康促進服務模式,並藉由導入資通訊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 結合職場產業特性、組織結構及既有健康促進策略,運用ICT技術及大數據分析推動創新智慧健康職場服務模式 。

全生命週期全場域支持性環境

本計畫藉由ICT連結職場員工與其生活環境,使健康促進之速度及服務模式更上一層樓,邁向職場健康促進2.0,並達成營造全生命週期全場域支持環境的服務模式 。透過全人全程健康促進策略,健全個人的健康行為,希望透過員工本身進而帶動家庭成員及社區居民,達到全場域擴散效果。

建構智慧健康城市計畫四年計畫期程

本計畫為期四年(106年至109年)以職場健康體重管理為推動核心,分為建構期、招募與執行期、建立規範期及複製擴散期等四階段。點狀智慧健康職場以發展個人健康管理平台為基礎,階段式擴增為帶狀、網狀群集式智慧健康生活圈,進而串聯智慧健康生活服務網,以達智慧健康城市之目標。

WHO 2010年發布健康職場持續改善流程

依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發布之 WHO Healthy Workplace Framework and Model Synthesis Report建議,創造健康職場之流程為:動員→集合→評估→設定順序→計畫→執行→評價→改善,整體模式的核心則建構於企業倫理與價值,並鼓勵領導階層投入與勞工階層參與。

建構健康資訊平台服務模式

工作團隊依據各職場評估結果,擬定及設計個人智慧健康管理平台,透過ICT技術導入、結合IoT及進行AI大數據運算、深度數據分析及建議回饋,提供職場員工最適切的健康建議。同時加入職場週邊生活圈之醫、食、行及運動資源,使健康促進與智慧科技結合,打造健康資訊平台服務模式,藉由合作示範職場之試辦,期能建構智慧健康生活圈並進行複製,為健康產業創造商機。


慧健康生活圈

健康管理還資於民

打造智慧健康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