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快樂的共學與成長
  《家庭的自發、互動、共好》
                                          學習照顧組長/卓重亨 

🥰親子共學,增進家庭情感交流

  家庭是社會組成的基本單位,也是人出生後最先接觸到的環境,可說是人生學習的起點。學習型家庭(Learning Family)的概念早於西方國家出現,也是教育部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14項行動方案的一項,也是學習型組織理論在家庭中的應用,其主要目標在倡導親子共享學習樂趣,普及家庭終身學習風氣,並且發展家庭教育的適宜模式。學習型家庭可以說是現代的一種理想家庭型態,將終身學習的理念,落實在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經由家庭成員的共同學習,使個人人格更成熟,並擁有較佳的適應能力與競爭優勢,進而解決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個人不同的困境與挑戰,使家庭成為家人共同學習與成長的溫馨園地,並成為終身學習環境的基礎,以提升社會學習風氣,達到全民終身學習,邁向學習社會。

    快樂的共學與成長是學習型家庭中的重要元素。在學習型家庭中,家庭成員能夠共同學習、分享學習經驗、互相支持,並且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家庭氛圍。在快樂的共學過程中,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並且能夠從中獲得成長和進步。在學習型家庭中,家長應該成為孩子的學習夥伴和引導者,提供適當的學習環境和資源,並且鼓勵孩子自主學習和探索。同時,家長也應該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與孩子一起學習、分享學習成果和經驗,並且在學習過程中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和關係。此外,快樂的共學還需要一個開放、積極和合作的學習環境。家庭成員應該彼此尊重和理解,學習彼此的優點和不足,並且在學習過程中相互支持和鼓勵。在這樣的環境中,每個人都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並且能夠從中獲得快樂和成長。

    三重國小在第一年計畫中推廣親子共學,規劃親子太鼓、程式語言共學課程,鼓勵家庭成員共同學習,預計在第二年結合三重紳士協會、耕心蓮苑教育基金會與三重社區大學,以跨域共好的理念建立夥伴關係,共同推廣學習型家庭概念。我們希望在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能經常一同參與學習活動,共享學習的樂趣,分享彼此學習經驗,讓學習成為家庭成員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期使每個家庭都有能力、也有資源成為「學習型家庭」,以建立健康的家庭,促使社會更加和諧,更具活力。

「台灣自學教父」陳怡光與波蘭裔妻子魏多麗

 曾經分享如何引導孩子找興趣?

 👩‍❤️‍👨理解、信任,與孩子一同找興趣和資源

 👩‍❤️‍👨包容,允許失敗、放棄

 👩‍❤️‍👨當責,訓練孩子務實規劃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