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鑑定收件期間9~10月
下學期鑑定收件期間3~4月
由雲林縣正式的心評老師,透過正式評量測驗工具(含智力測驗)及其他非正式評量(如校內成績、作業、觀察等等),綜合評估而成。現在這時候遇到學習困難的孩子大部分鑑定出來,其智力都是正常的!但是,智力正常,不代表學習沒有困難,也不代表每一樣都有困難!
此身分註記(如:學習障礙)並不會永遠存在,每一階段均會再重新評估,甚至只要離開學校,其實就沒有這個身分了,跟傳統觀念的身心障礙手冊不一樣!這身分主要在幫助孩子在就學期間,以少量、簡化、分解的方式代替原班的大量、複雜、快速的上課模式,提供孩子額外的學習輔助和需求,提高學習效能。
原班在上國文、英語、數學時,孩子到學習教室上課。在小組上課的環境裡,老師能照顧到每一位孩子,並知道孩子的困難及需求,孩子在課堂中也更能專注,而不是常常鴨子聽雷。
本校學習教室段考成績佔70%,原班段考佔30%,超過60以60分計,保障最後的學期成績及格。 (此影響未來能否拿到畢業證書)
比一般生多了其他的升學管道(保障名額),以更適性的方式進入高中職(興趣測驗、性向測驗、在學綜合表現等等)
上述相關資料請至校內雲端.9(檔案交流-特教組)下載
利用傾聽及簡單摘要同理學生的感受:先讓他們情緒上感到被支持(不代表認同其行為)。例如:「聽起來你很生氣別人說你是『激動派派主』。」而不是:「被別人說你是『激動派派主』又不會怎樣,幹麻生氣?」
盡量使用學生可以理解的詞彙:可以觀察學生對你說完話的反應,若有疑惑的眼神或答非所問,可以嘗試換句話說。
直接說出事件造成的結果,以及和學生的關聯:例如:「打破玻璃可能有大出血的危險,也會讓同學感到害怕,擔心你是不是下次生氣還會做出這種危險的舉動。」盡量避免拐彎抹角或諷刺的說法,例如:「你以為你強壯喔?這樣可以去表演特技喔!」
教導他們考慮行為的後果,選擇比較可以被接受的方法:例如要學生想出下次可以因應的行為, 並評比這些行為的合宜性,選擇不傷害自己和他人,並對問題解決有幫助的方法。
◎備註:
如果班上領有手冊或有經鑑定之特殊障礙學生,出現問題行為請先找該生的資源班個管員諮詢;
若該生為疑似特殊學生(尚未確診)可找專輔教師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