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學生的特徵
1. 社會人際關係問題:
(1) 社會互動三類:孤獨型、被動型、主動但怪異型。
(2) 缺乏視線接觸及面部表情冷漠不理人不看人。
(3) 不擅於閱讀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
(4) 不易理解他人想法、情緒及缺乏從他人觀點看事情能力,無法設身處地做適切
回應。
(5) 不易理解各種規範與遊戲規則,不會和人玩耍。
(6) 不易習得與人分享喜怒哀樂、競爭合作等社會性能力。
(7) 不會發展持久友誼,缺乏社交技能。
2. 語言溝通方面的問題:
(1) 完全無口語或語言發展遲緩,語言能力差異大。
(2) 鸚鵡式語言、機械性語言、隱藏式語言或不斷重複問一些問題。
(3) 代名詞反轉,很難正確使用你我他、這裏、那裏等代名詞。
(4) 語言表達優於語言理解,抽象的、假設的、雙關的、幽默的、反諷的、時間序列的語言則相當不易理解。
(5) 實際運用語言與人溝通互動有困難。
(6) 聲調過於平板或抑揚頓挫過於明顯、矯揉(聲音或語調怪異)。
(7) 話題的開始、延續、輪流、轉換、結束或溝通不良時的修補等有困難。常使用直接不加修飾的語言,讓周邊的人不自在或難堪。
3. 行為方面的問題:
(1) 重複性的動作、習僻動作或自我刺激行為--晃動手、手指拍手或擺動身體。
(2) 刻板性的行為—坐固定的位置、走固定的路線、說固定的話、畫同樣的圖、一成不變的作息等。
(3) 局限的興趣,經常沈迷於東西的某一部份,如:汽車、火車、恐龍、日曆、地圖、時刻表、軍事、天文等。
(4) 對變化的適應能力差,對環境的不預期改變會出現緊張焦慮。
(5) 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或離座走動。
(6) 因所有物的觀念未具而擅取他人物品。
(7) 有些會因挫折而有自傷或攻擊行為。
4. 學習方面的問題:
(1) 視覺學習常優於聽覺學習。
(2) 空間性學習優於時間性學習。
(3) 機械記憶學習優於組織策略思考性學習。
(4) 對刺激過度選擇。
(5) 常用周邊注意力學習。
(6) 學習動機薄弱、缺乏主動學習。
(7) 容易產生挫折。
(8)固執傾向影響類化,易產生固定的學習方式與反應。
5. 感官知覺方面的問題:
(1) 過度敏感。
(2) 過度鈍感。
(3) 感覺統合不佳。
6. 自閉症兒童的「零碎天賦」或「智慧火花」:
如:良好的記憶力、數字計算能力、拼圖能力、機械組合拆裝能力、或具有音感、繪畫細胞等。
自閉症學生的輔導策略
1. 真誠地接納,建立良好師生關係。
2. 充分的親師溝通。
3. 教室物理環境結構化。
4. 適當座位的安排。
5. 提供作息時間表,作息時間改變須事先預告。
6. 具體的班規範。
7. 減少限制與體罰,避免緊張與焦慮。
8. 系統化運用行為改變技術,改善不當行為。
9. 結構化的教學設計。
10. 提供視覺線索。
11. 設計符合其能力步調之課程。
12. 彈性作業及評量,減少學業壓力。
13. 提供語言溝通的環境。
14. 善用同儕,協助人際關係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