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時候,「地圖」是一本充滿路名的書籍,帶著它可以讓我騎著車到處跑。
在山林裡,「地圖」化身成一條條稜、谷、水線及各種地形的等高線,以及如何求生的寶物。
但需要認真的去認識、了解、實際去走一遭現地,才能讀懂在美麗風景的背後危機,要如何安全享受。
為了第一天的課,事前做了許多功課,從經建四、魯地圖、Google map、Google earth來多重比對,模擬現場會遇到的狀況,以及與夥伴共同討論路線該如何行走、遇到狀況無法處理是否有其他方案等。即便事前做了許多功課,到了現地還是有許與認知有出入的情況,這時就是做好的經驗學習機會,看稜看谷看路線選擇。
第二天交換到第四組的GPS軌跡路線下山。聽同學說這組路線概況後,當下討論決定要走不同的路線,故有些看地圖走新路、有些照原本路線逆走、有些照軌跡走,行走時也是遇到許多要馬上討論與決定,讓整個情境更像真實帶隊情況。
兩天下來收穫真的很多,而且有更多的經驗可以學習,把之前課堂或是戶外課所學應用,也體悟到需要把基礎做得更扎實,才能真的救人與自救。
在迎接室外課前,鐵人教官利用非常有限的時間,先在室內課上了地圖課與指北針使用與定向定位兩大方向。如果沒有這兩堂給的初步概念,真的就是瞎子摸象,處處迷路處處找路了。
課堂中,"路徑選擇"是相較好找的,明顯的路跡,確認好角度即可找到下一個點。"定位"是建立在剛剛路徑選擇時,理論上先把點的位置確認好,便可加速找到標的點,不過我是依據印象中的景點、大致高度,來尋找標的,但如果範圍再擴大一點,難度上就會增加。
直線定向是個人認為最難的,也是叢穿的一部分,方法很簡單,就是量好角度,直直過去就會找到標地點,但執行上卻需要更小心且注意,如果遇到一定得繞過去的目標,那該如何維持在設定的角度線上不偏移。
這堂最大的收穫是,學會如何利用地磁、地圖方位、附近標的物,來推算出所在位置,即便迷路,也要學會如何報自己的所在位置,可以讓搜救隊更快地找到自己。(實際上還沒到如火純青的換算境界,需要多練習多練習壓orz)
1. 繩結部分需加強,營繩結、繫木結與接繩結接打錯
2. 外帳張力不夠
學習成果:
1.綁主繩邏輯不應被侷限在一定要很粗壯的樹木上,可以更靈活的應用,只要能牢靠即可,上邊盡可能找角度對的綁點讓張力展現完美。
2.營火有用木樁擋住防止掉落山坡,但沒靈活應用在當腳的踏點,如果有轉念,睡眠品質應可更好。
3.營火位置應要想怎麼樣能夠讓溫度進入外帳內,否則只是白搭。
4.因在斜坡地搭帳,可將接地那面反摺用東西壓住,一來主繩可綁低一點,也可利用反摺的外帳當地墊,防止物品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