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教育科技論壇

於12/20、12/21、12/22進行,邀請第一線老師進行分享,分享主題包含:新課綱之後的教育、國中小教育科技的應用、國中科技領域的實施、國小科技領域的轉型,採主題分享的方式進行,一位老師40分鐘(12/20下午3位、12/21下午3位、12/22下午3位),約9位老師。

感謝人豪幫忙在資訊月協助分享,大同國小的老車站夢想行動家課程非常的感人喔,歡迎大家蒞臨12/19-12/23資訊月教育科技館了解。

一間學校如何透過課程,與車站建立關係,了解老車站的文化與遇到的問題,帶著孩子用雙手去打造老車站,賦予老車站新的價值。

108課綱強調透過觀察,透過實踐,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確認孩子在部定課程中,學到的基本能力,是否可以應用在問題解決上,大同國小在這一部分有深入的研究,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108課綱教育科技論壇,聽聽他們跟孩子們一起努力的故事。

12/19-12/23歡迎蒞臨108資訊月教育科技館(南紡世貿展覽中心),一起聽聽孩子與老師們努力的故事。

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的坤龍老師從小就喜歡科學,自稱個性還滿自閉、不愛說話的他,講台上滔滔不絕的「老師」卻是他從小到大的第1志願。大學畢業後,陳坤龍進入國中擔任自然領域的老師。

但十多年前,他開始對每天只是念課本、解題目、趕進度的上課方式產生很深的無奈感,他不甘心只是和大多數中學老師一樣,過著照本宣科的日子。所以,他決定主動出擊,開始去上教師研習課,然後自己在家研發教具,再試著把創意導入教學中,用更生動活潑的方式教科學。

為了推廣科學,陳坤龍全省跑透透,手上的邀約除了有各級學校、教師研習會外,到了寒暑假更有許多科學營隊的邀請,讓他的行程不管是放不放假都十分豐富,也促使他一年得想出三十多套科學玩具。

想目睹坤龍老師的風采嗎?想了解國中端科技教育怎麼做? 如何將科學與科技完美結合?

信穎老師正在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攻讀博士班,還記得剛認識他的時候,他就在學校帶孩著子學習運算思維,108新課綱開始推動,運算思維在科技領域部分備受重視,這次榮幸邀請到信穎老師再論壇上,針對運算思維大航海進行分享,歡迎大家到場聆聽,也謝謝信穎老師這次的幫忙。

現任教於台南市大灣高中的鄭博仁,是推廣學思達教育理念及數位融入課堂的核心教師,在他的積極倡議下,吸引許多海內外師長慕名前來課堂參與觀課。他更獲得校方團隊全力支持,把Google Classroom 雲端教室資源引進校園,將大灣高中打造成台灣第五所Google Reference School(Google示範學校)。

這次榮幸邀請到博仁老師來進行分享Google Classroom 在高中英語課堂上的運用,大家對於高中端導入Google Classroom如何進行教學,想了解的夥伴歡迎一起來聽聽博仁老師的分享喔^^

仙草國小是一所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的學校,小班小校學校公園化,校園自然生態豐富,處處皆綠意盎然的學習環境,積極培養學生多元學習興趣。志軒校長是這間學校的掌舵者,也是132期主任班的驕傲,對於影像、創作、平面設計部分都有深入研究。

這次我們邀請志軒校長來跟我們互動,殂教育的面向來分享他對訊息、美學、傳播力獨到的見解,歡迎大家蒞臨來與志軒校長互動喔^^

海東國小王怡方老師是我們台南市資訊團的成員,在海東國小帶過機器人社團,也常常帶領孩子出國參加機器人比賽,為台灣機器人教育爭取到很多的好成績,對於機器人教育也有一定的研究,怡方老師在課程部分也很有堅持,希望可以提供海東的學子更好得學習模式,因此這幾年都在探討如何在學校發展素養導向的機器人課程,也希望將這些課程透過分享,讓更多的學校在發展機器人課程時可以參考。

怡方老師在輔導團也是我們請教如何機器人課程的對象,從她分享的案例中,可以發現他在這一部分真的深根很久,在108課綱中,國小部分主要在融入與應用,若是要發展出機器人特色要如何做?歡迎大家一起來聽聽怡方老師分享素養導向的機器人課程分享。

和順國中防空汙有一套,學校發展的創客課程「和雲共創好自然」,與環保空汙議題緊密結合,師生不僅自製「空氣清淨機」,打造「空汙避難所」,今年更在台南市科展中發表「口罩過濾效果測量儀」,測試市面口罩的效果相當不錯。

信廷老師是這課程的主要推手,最近又帶著孩子打造了用來檢測口罩防護效果的「過濾效果測量儀」,測試市面上蒐集到的十幾種口罩的過濾效果,想知道市面上的口罩哪種最有效,歡迎蒞臨聆聽信廷老師的分享喔!

看見家鄉計劃歷時一年,受齊柏林導演的《看見臺灣》紀錄片啟發,希望帶著學童學習操作空拍機,掌握另一項說故事的工具。至今推行3年,今年以「探索」為主題,由來自全台8所偏鄉國中小共49名小朋友空拍家鄉的紀錄短片,參與的孩子很開心地說「超有成就感!」

學員用空拍機紀錄家鄉之美,以「準備啟航、飛向遠方、看見家鄉、由我出發」的精神,期望透過鳥瞰視角以及土地踏查的過程,讓學童與自身環境產生更深的連結,從自己家鄉的社區、環境、歷史、產業等層面出發,要設法挖掘家鄉的故事。台南七股樹林國小以「鶴,家之旅」介紹在地信仰白鶴陣的由來。

感謝季玲老師願意擔任論壇分享者,季玲老師是今年臺南市的Super教師,在教學部分,季玲老師以培養孩子們的科學過程技能之體驗觀察、動手操作、思考分析、多元表達以作為各領域之學習的基礎,並結合學習共同體之教育哲學理念,形塑聆聽、互學、共好 之學習氛圍,讓孩子主動學習、熱愛學習、並與夥伴共同成長;也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 將生活與正規學習內容融入班級的課程當中,讓孩子從各種活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興趣,進而找到努力的方向。

對於新的科技季玲老師願意嘗試使用在教學過程中,這一次將分享第一次應用VR在教學的使用經驗,歡迎大家一起來聆聽喔!

12/19-12/23歡迎蒞臨108資訊月-教育科技館(南紡世貿展覽中心)

活動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view/tainanshi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