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對象: 就讀幼兒園至高中階段的第1型糖尿病(T1DM)學童, 歡迎申請!
2018/10/23 · 作者 / 康健雜誌 · 出處 / 身體百科-糖尿病生活指南 100問完全解答
雖然有很多研究顯示,兒童(18歲以下)因為飲食習慣及肥胖等原因,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人數已超越第1型,但是在校生活還是以第1型糖尿病童最需要幫助。第1型糖尿病患因為身體無法製造胰島素,唯一治療就是注射胰島素。但是補充胰島素,很容易出現血糖起伏不定狀況,因此,第1型糖尿病童要面對的急症處理,就是以高、低血糖為主。
胰島素治療沒有什麼副作用,就怕低血糖。如打完胰島素後延遲進餐、注射過多胰島素、活動量增加卻沒有攝取足夠食物,導致低血糖。當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低於70mg/dL時,會產生低血糖的症狀,如顫抖、冒冷汗、心跳加快(心悸)、倦怠、行為怪異、嚴重時甚至有神智不清的情況。有些患者因為血糖濃度急速下降,數值雖未低於70mg/dL,也可能會產生類似症狀。所以,及時驗血糖很重要。
嚴重低血糖若拖太久,會造成腦細胞傷害。腦細胞的能量來源絕大多數是葡萄糖,低血糖的時間愈久,造成的傷害也就愈嚴重。處理低血糖,一刻都不能延遲!
一般教導患者的處理原則,是依據所謂的「15 法則」:
意識清楚時,立即服用相當於含15克糖分的食物或飲料(例如 3 片急救葡萄糖片、3~4顆方糖或120cc果汁)來改善。
若15分鐘後,還沒緩解或血糖仍低於 70 mg/dL,可再重複一次步驟(1)。
如果意識不清醒或昏迷時,有兩種緊急處理方式:
讓病人側臥,將15克葡萄糖漿或1大匙蜂蜜灌入臉頰與牙間,並按摩臉頰讓它們慢慢流到胃腸吸收,每15分鐘重複一次。
若備有升糖素,可立即從肌肉或皮下注射升糖素(兒童<20公斤施打半支,>20公斤一支),並儘速送醫治療。
一般而言,高血糖不像低血糖發生那麼快速。
原因包括胰島素注射量不足,食物攝取過量或生病等。常見的症狀有口渴、頻尿,也可能引起視力模糊或頭暈,輕微時多補充水分可改善。
血糖機是每位糖尿病童必備的隨身物品,血糖若測得超過250mg/dL以上就要小心,需休息並避免劇烈運動,適時補充水分。是否要額外施打胰島素,可以由老師或校護和家長聯絡,必要時尋求醫療團隊協助。若出現嘔吐,呼吸困難,意識不清要注意糖尿病酮酸血症的危險,因為會危及生命,需立即送醫治療。
預防勝於治療,平時病童在校的生活,只要老師或校護提供一些幫助,就能減少急症的發生。例如:病童有症狀時,能立即補充葡萄糖,協助驗血糖,以迅速處理高低血糖的問題。還可以利用這機會讓班上同學了解,注射胰島素或扎手指頭測血糖對糖尿病童來說,是很平常的事,才不會讓病童覺得怕別人知道,隱瞞症狀不敢說,而拖到狀況嚴重不可收拾。學校的保健室可以存放由醫師開立給病童備用的升糖素,以因應低血糖緊急處理用。若要進行校外教學,只要胰島素、注射用具、血糖機,及隨身點心準備夠,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把握好上述的原則,就能讓糖尿病童快樂平安地上學去。
資料來源: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桃園長庚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嘉鴻
參閱D1-4. 校護注射胰島素
新學期即將到來,除了準備好文具與課本外,第一型的小朋友與家人還有哪些事前工作要準備呢?
胰島素的注射與血糖監測的地點
□在教室 □去保健室
胰島素注射與血糖監測由誰來執行
□小朋友自己 □學校護士 □班級老師
胰島素的存放地點
□胰島素的保冷袋 □保健室的冰箱
是否要告知全班同學
□是 □否 □只想讓一些朋友知道
除了以上幾點外,也要與小朋友溝通,當遇到低血糖時,即便是在上課,還是要馬上處理,不要因為不好意思吃東西,而沒有處理。
開學前,家長們需事先與班級老師做溝通,除了讓老師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外,也讓老師知道當小朋友血糖過高或過低時該如何協助處理。如果可以,在課堂上也可以介紹糖尿病正確相關知識給同學認識,讓同學了解糖尿病並不會傳染,即使罹病也可以正常上學,只是每天需要測量血糖和注射胰島素,幫助小朋友適應學校生活。
讓老師知道小朋友的胰島素注射與血糖監測時間,如有需要吃點心,或是運動前後需要補點心,也要事先與老師溝通。
為了預防或治療低血糖而有需要時,得允許小朋友在任何地方吃點心。並與老師或校護溝通昇糖素的存放地點與使用方法。
給予緊急聯絡的家人電話或是醫院聯繫窗口。
運動前要先量測血糖,不要獨自運動。 運動前胰島素注射以腹部為宜,避免注射四肢,以免運動時局部血流增加而加速胰島素的吸收。 運動前後胰島素的注射劑量與點心的補充,建議可以事先與醫師討論。
上學,學習知識與接觸新生活、新環境,是每個小朋友的必經過程,也是踏入社會的第一步,不要讓糖尿病變成阻礙孩童上學的絆腳石,用正確的觀念與積極樂觀的態度,可以讓孩童在學習路上更加快樂!
台灣兒童糖尿病關懷協會有與教育界合作,到學校做專題演講,以增進學校當局、老師、同學、病童及家屬對第一型糖尿病的瞭解,有需要,也可以提出申請。
文章來源: 智抗糖 https://www.health2sync.com/blog/post/20160828/type-1-diabetes-school-pack-for-parents/
智抗糖好文推薦: 第一型糖尿病上小學的準備 - 解答常見的五大問題
D1-2. T1友善幼兒園彙整資料
D1-3. 探訪幼兒園教戰手冊
D1-5. 血糖機包及點心小包分享
D1-6. 父母給學校的照顧叮嚀(範例)
幼稚園的菜單我只看有沒有地雷食物-像是糖醋肉、勾芡之類...
在一拿到菜單時
1)先抓主食的量寫上
2)再來看點心的份量,若是有不好抓的部份或是不適合吃的,就準備替代的東西,或是乾脆自己直接準備一樣相同的,像是胖幼稚園有時會吃布丁,我就另外準備沒有糖漿的布丁,這樣胖跟同學也是一樣吃布丁只不過碳化沒那麼高
3)可以放2-3份的點心替代品在學校,假如今天學校臨時改變點心,就可以拿來應用了
4)建議準備一個使用方便的秤子和小量杯還有數個免洗湯匙:
秤子-方便老師幫忙秤食物
量杯(有刻度的杯子也可以)
免洗湯匙-有些食物也可以用湯匙來抓分數的,就不用使用到秤子
像胖學校有時候是吃紅豆湯之類的,我是請老師給3湯匙的料,因為有實驗過半碗糖水的甜度其實不到半顆方糖的量,甚至更少⋯⋯所有我就不要求的太嚴謹
其實幼稚園的菜單常常是重複吃的,所以剛開始辛苦點做好筆記,之後就輕鬆了
你可以請老師每個月菜單給2份,一份你寫好後給老師看,另一份自己留(秤子要多備一份電池)
yaling 2017/02/03
新北市教育局特教科,他們不是鑑定的主辦單位,對於實際鑑定的條件並不清楚,特教資源中心才是辦理鑑定的單位。
女兒就讀幼兒園大班(104學年度)時,我曾致電新北市特教資源中心,是專門辦理鑑定的單位,得到的答案就是T1不符特教生資格。
此刻(105學年度下學期),我又特地致電「新北市學前特教資源中心」與「新北市特教資源中心」,得到的答案是:『可以申請特教生鑑定評估。(特教生資格與疾病無關)』。那為何我104學年度詢問是不行呢?因為,基本上都不會通過評估,所以當時的接洽人員才會直接回覆不符資格。特教生的資格主要是評估學生是否需要特教系統在「學習」上的輔導與支持,而非「健康」上的照顧,若因身體問題而影響學習,才會得到特教資格。
其實,為什麼幼兒園需要家長協助申請特教生資格,因為該生若符特教生資格,幼兒園可以因此得到特殊助理的時數許可與補助,也就是,可以另聘一個鐘點的助理專職照顧此位特殊生,對於小小孩在幼兒園的求學階段我相信會有很大的助益,但無奈,鑑定通過的機率奇低。
另外,大考帶血糖機及急救包的問題,根本不在特教資格的範圍內。只要有醫生診斷證明書,就可根據需求向考場申請即可。
Michelle Hsu 2017/02/21
**2017/6/13傅*玲補充: 可參考 A4. 身心障礙學生特教資格證明書 (特教類別:身體病弱)
可以先跟老師談談看狀況 ,是否可以同行 ,再看孩子想自己去還是要家長陪同照顧囉
我家孩子最近完成畢旅,是自己去的,做了一番準備 :
給老師
1 先跟導師談小朋友想參加的心情及自行照顧的狀況 ,一台遊覽車有幾位隨車老師 ,隨行護士 …等。
2 再補上一封信,請老師幫忙提醒小朋友何時要打針、量血糖等注意事項 ,附上家長及醫院聯絡電話。
3 跟老師要畢旅期間的菜單 ,包含可能發生的飯後點心、睡前宵夜等。
4 跟校護談 (因為我們校護人很好,很願意提供以往畢旅狀況,也叫我們如何應對萬一學校可能提出的質疑 …等)。
其實要傳達給老師的意思就是 ,我們的小孩會自己照顧自己,把自己打理好 ,只因還是孩子,還要請老師適時提醒。
給孩子
1. 請孩子開始注意每一餐要開始確實計算每餐該打的計量,有耐心的陪孩子一起做 (沒了耐心就換爸爸來)。
2. 請孩子先列出畢旅三天所需的物品和針劑相關的清單,家長檢查無誤再照清單準備(針劑等相關物品可參考康泰夏令營的資料 ,內容非常詳細 ,可斟酌刪減 )。
3. 把要來的菜單 ,打成表格另加入預估每一餐的碳水化合物量+胰島素劑量,讓孩子帶著參考。
4. 讓孩子帶著手機可聯絡(我都不敢打怕被嫌煩)。
所有的清單與信件,請老師提醒孩子注意事項全準備好後,交給老師,讓老師有可參考的依據 ,比較可以幫得上忙。
每個孩子狀況不同 ,你參考一下, 希望可以幫上忙。
Rachel 2014/11/23
在美國,第 1 型糖尿病(T1DM)學生在學校的權益受到多項法律的保障,確保他們能夠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並在學校環境中安全地管理糖尿病。主要的法律包括:
1. 《美國殘疾人法案》(ADA,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ADA 將 T1DM 視為一種受保護的殘疾,因此學校(包括公立和部分私立學校)不得基於糖尿病歧視學生。
學校必須提供合理的便利(reasonable accommodations),例如允許學生隨時測血糖、注射胰島素或使用 CGM(持續血糖監測系統)。
2. 《康復法案》第 504 條(Section 504 of the Rehabilitation Act of 1973)
504 計畫(504 Plan)是一種個人化的教育計畫,確保 T1DM 學生獲得適當的便利,例如:
可隨時進食、飲水或上廁所
無需延遲即可進行血糖管理
在考試期間可因低血糖或高血糖而獲得額外時間
這項法律適用於接受聯邦資助的公立學校和部分私立學校。
3. 《個別教育計畫》(IEP,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若 T1DM 影響學習,學生可能符合 IEP 的資格,獲得更個人化的教育支持。
IEP 通常適用於有學習障礙或需要特殊教育服務的學生,因此 T1DM 學生較少用到 IEP,而是主要依賴 504 計畫。
4. 《兒童健康保險計畫》(CHIP, Children's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與醫療保障
若學生需要額外的醫療支持,這些計畫可以協助支付醫療設備、藥物等費用。
5. 州法與地方學區政策
各州可能有額外的法規來保障 T1DM 學生,例如允許學校護士協助胰島素管理或授權特定學校人員提供醫療支持。
🔹 如何確保權益?
申請 504 計畫:家長可向學校提出申請,確保孩子在校內獲得合理的便利。
與學校溝通:確保教師、護士及相關人員了解 T1DM,並遵守計畫內容。
熟悉法律權益:若學校未提供適當支持,家長可以向美國教育部民權辦公室(OCR)投訴。
✅ 基本流程:如何透過學保申請 Pump(Omnipod 5)與 CGM(Dexcom G7)
Step 1️⃣:先預約當地內分泌科醫師(Endocrinologist)
學校健康中心(Student Health Center)通常可協助轉介。
Omnipod 和 Dexcom 在美國皆為處方器材,必須經醫師開立處方才能進行後續申請與配送。
可攜帶過去病歷、胰島素紀錄、使用CGM/Pump經驗說明,協助醫師診斷。
Step 2️⃣:醫師開立處方,送至合作醫材供應商(DME)
學保合作的供應商可能包括:Byram Healthcare、Edgepark、CCS Medical 等。
常見配額範例如下:
Dexcom G7:每月3組
Omnipod 5:每月10顆Pods
⚠️ 僅限醫師開處方並送到保險認可供應商的情況下,保險才會給付。
Step 3️⃣:啟動保險理賠程序
學保通常給付比例為 保險負擔 80%,學生自付 20%。
必須等待醫材供應商確認處方與學保核准後才會出貨。
初次處方申請流程需約 1~3 週。
⚠️ 注意事項與常見問題
一、無處方=無法啟動任何流程
美國法規明確限制:Dexcom、Omnipod 等處方醫材不得在無醫師處方下提供或出貨。
即使你有病史,若無當地醫師處方,廠商與供應商無法寄送樣品或產品。
學生應盡快完成與內分泌醫師的接觸,才有機會啟動後續流程。
二、不同學生身分=保險內容可能不同
國際學生(F1簽證)
多數學校提供國際生專屬學保,通常涵蓋醫材但須透過指定流程申請
非F1身分(如綠卡、H簽證眷屬)
可能不適用學校學保,需另確認你目前使用的商業保險或州保險是否涵蓋 DME
交換生、短期課程學生
請特別確認是否納入校內學保計畫,或僅提供意外傷害保險
✅ 建議:開學後立即聯絡學生保險辦公室,確認你的保單內容與申請流程是否一致。
三、自費購買不建議,無法報帳
若從官網或零售商自行購買 Dexcom / Omnipod,不符合保險申請條件,無法獲得理賠。
所有給付流程需走 DME 體系,由供應商與保險對接。
四、過渡期支援建議
若在等處方或供應流程期間出現器材中斷:
聯絡學校健康中心尋求臨時協助
詢問 Dexcom 或 Insulet 客服是否能提供教育用途樣品
聯繫在地 T1D 病友組織或 JDRF(美國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基金會)尋求轉介或支援
📎 小提醒總結
📄 無處方=無給付,流程絕對不能跳過
💬 主動向學校詢問學保內容,了解是否需轉介醫師
📦 必須透過指定供應商配送,才能啟動學保給付
❗ 保險初查可能會顯示「未涵蓋」,但實際上只要流程正確,多數T1DM醫材都有DME給付途徑
(以上資訊提供整理 by 5寶-Brian , 6媽-Michelle, 2025/05)
[Super T1 Family 第一型糖尿病超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