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2月21日為世界母語日
由來~~世界母語日的誕生與孟加拉捍衛語言權力的運動密不可分。
1947年巴基斯坦成為獨立的國家,當時的巴基斯坦包括兩部分,東巴基斯坦為孟加拉,西巴基斯坦則是今日的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在東巴基斯坦人們使用孟加拉語(Bengali),而在西巴基斯坦主要使用以烏爾都語(Urdu)為主的4種語言。
因為巴基斯坦將烏爾都語(Urdu)作為唯一的官方語言,此舉引起東巴基斯坦強烈的不滿,也因此孟加拉民眾發起捍衛語言權力的運動。而1952年2月21日許多參與此次運動的民眾在達卡(今孟加拉國首都)被捕,且有數名示威者(4名達卡大學University of Dhaka學生)在這次的衝突事件中犧牲;故國際社會稱這些犧牲者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為語言犧牲的語文烈士」。
在孟加拉獨立後,即為這幾位語文烈士建立紀念碑,而他們的壯烈犧牲也喚醒了大眾對孟加拉語言文化的重視。於是1956年,巴基斯坦憲法規定孟加拉語和烏爾都語同時列為官方語言。另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在1999年第30屆大會上決定將每年2月21日定為「世界母語日」,旨在促進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及多語種化。
農曆正月20日為全國客家日
相傳水神與火神相爭,將天撞出一個大洞,女媧為免去人間災苦,於是煉石補天,人們感念女媧的幫助,這就是「天穿日」的由來。
全國客家日
每年的2月21日是世界母語日
農曆正月20日全國客家日
由來:
相傳水神與火神相爭,將天撞出一個大洞,女媧為免去人間災苦,於是煉石補天,人們感念女媧的幫助,這就是「天穿日」的由來。
農業時代,客家族群非常重視「天穿日」,這天客家人不工作,並唱山歌自娛;此外,客家人也會將保留一塊年節時做的甜粄,煎過後在「天穿日」時上香祀拜,煎炸過的甜粄黏稠Q軟,有助女媧補天之意;也會把甜粄揉成小圓球狀,油炸後稱為「油堆子」或「油槌子」,插上針線拿來祭拜,稱做「補天穿」。更有不少廟宇選在這時候「開印」、「開扉」,部分客家鄉鎮還會舉辦山歌比賽,每到「天穿日」,各地客家庄熱鬧非凡,呈現歡樂慶祝的氣氛。
客家俗諺介紹:
天穿毋聊做到死,
天穿日這天,如果沒有休息,那一整年的工作會做到沒辦法休息。
天穿毋聊苦到死,
天穿日這天,如果沒有休息,會辛苦到死。
有做無做,聊到天穿過。
不管要做事不做事,一切要等休過天穿日再說。
意思:天穿日一定要休息,這樣才能帶來好運。
母語日宣導
每週三為本校「臺灣母語日」,請在當天以母語互相問候、交談,進行各項活動。
臺灣母語,指學校所在社區多數民眾日常使用較多之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言等臺灣本土母語。
天穿日活動
感謝~~邱月玫老師在農曆正月20日(國曆2月22日)高年級升旗時間,利用客家語介紹天穿日的由來。
2月21日為世界母語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在1999年第30屆大會上決定將每年2月21日定為「世界母語日」,旨在促進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及多語種化。 臺灣母語,指學校所在社區多數民眾日常使用較多之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言等臺灣本土母語。
教育部宣導網站 http://www.221.moe.gov.tw/
農曆正月二十日-天穿日-為全國客家日
相傳水神與火神相爭,將天撞出一個大洞,女媧為免去人間災苦,於是煉石補天,人們感念女媧的幫助,這就是「天穿日」的由來。 客委會網站
http://www.ugear.com.tw/hakkaall/ugC_AboutUs.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