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應邀到台北公共電視台參加台灣囝仔讚節目錄影
參加錄影的人員有已畢業的合唱團學生和本校太鼓社1-6年級學生
平日0750上學的孩子們這天0540就到校集合沒有人遲到0600準時出發 真令人讚嘆
過程除了彩排錄影外 所有器材 道具都一再搬上搬下 還好有嘉慶老師、七年級同學以及我們的家長協助才能順利完成
雖然一天下來大家都累癱了 但是孩子們學到一次電視錄影經驗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誰知道下次是否還有機會上電視 校長也充分掌握這次機會大力行銷學校 相信這次經驗大家畢生難忘
至於錄影後何時播出節目 據公視透露要到12/1以後 本校節目播出時間會再另行通知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PS:這次成行感謝徐家慶老師努力以及許淑婷老師、糖糖老師 、賴瑛如老師幫忙指導學生,還有林靂永媽媽、羅慧柔媽媽、毛恩庭媽媽大力全程幫忙
端午節節日介紹-端午節俗諺
端午節又稱天中節,因為農曆五月以後,天氣漸漸炎熱,因此蚊蟲蒼蠅孳生,傳染病很容易發生,所以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而到了端午節時陽光最為熾熱,百毒齊出。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種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來去除各種毒害,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衛生節。
民國成立以後訂為「夏節」,另外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又稱「詩人節」。端午節,因家家戶戶懸掛菖蒲避邪,故稱「蒲節」。
相關習俗
五月節,農曆五月五日。
(一)吃粽子。
(二)喝雄黃。
(三)掛艾草、香茅、榕枝。
(四)配戴香包。
(五)划龍船競賽。
俗諺介紹
未吃五月粽,破裘不甘放。
按照一年節氣的推移,通常在端午節之前,氣候尚未穩定,天氣時冷時熱,因而,一般人在端午節前,都尚未將冬衣收藏起來,等到端午節過後,天氣漸漸炎熱,才開始收藏起冬衣。
另有『謀定而後動』之意,勸人在事情的時機尚未成熟前,切勿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