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紀事

2017/9/10

開了這個網站 https://sites.google.com/view/ribowsone/,把網站稱為RIBOWSONE3.0 ,因為Google apps 要改版,TWBBS的自由網域免費服務也在明年到期,所以就搬家啦。

2014/03/18 : 紀錄太陽花

2014/年底的某一天?

把網站改版為RIBOWSONE2.0 : 為了使網站在手機、平板 也可以正常瀏覽將網站改版,也改變了一堆使用習慣,也換了腦袋、換了想法。(https://sites.google.com/a/ribowsone.twbbs.org/ribosome/)

2014/1/23

回想起當初為什麼會開始做ribowsone這個網站?說是為了工作其實也只是附加的理由,一開始最主要是導因於一套免費軟體 iSPRING, 這套軟體可以將簡報轉成FLASH,因為我很擅長製作動態簡報,所以也試玩了一下。但問題來了?如果我不將簡報公開上網,那幹嘛要轉成FLASH,所以就要弄個網站玩玩,但我又不營業,也沒特定的必要目的,雖可說是為了分享、推廣 . . .等光免堂皇的理由,但要自己花錢架個站當然是不願意。

於是當時(2009年)Google在推Goole APPS(Google的網路套件服務),當時是完全免費,只要自己有個網址(網域名)就可以跟Google申請一個10G的網站空間。結果念頭一閃,就想說問問Google大神網路上是否有免費網址可申請,果然千變萬化無奇不有的網路世界真的有免費網域這種事!在比較各家狀況後於是就向TWBBS.ORG自由網域申請了www.ribowsone.twbbs.org這個網址,RIBOWSONE就此「免費」誕生!

關於RIBOWSONE這個名字:它是核糖體Ribosome的諧音,因為當時從事蛋白質體學研究,是研究生命系統轉譯作用後的現象,是核糖體反應後的問題,所以用了這個字。之所以用諧音的英文RIBOWSONE是認為純用專有名詞有點不道德,再來是用Ribosome,搜尋引擎第一頁一定輪不到我!

就這樣時而熱血、時而冷淡,在無數個三分鐘熱度的停停做做RIBOWSONE就到了今天! 後來開了臉書粉絲團後雖沒有被熱烈的按讚,但也藉由臉書的閱讀統計發現,讀者遠從芬蘭、美國、英國、智利、阿根廷 . . . . 一些我根本想像不到的地方都有!也發現有些莘莘學子,發現RIBOWSONE後不願意分享,只想留著自己交作業的時候利用!也有不認識的老師來結緣要求協助教學!接下來這樣的網站會有什麼蝴蝶效應?真令人期待?!

facebook 留言

2012/7/15

Google 真是太給面子了,ribowsone的 "drug discovery "關鍵字搜尋,竟然擠進第二頁!!! 就一個個人網站,又沒有英文版而言, 該知足了! 希望不會只有今天而以。

facebook 留言 | g+ 留言 |

2012/4/7~

"博士量產是全球性的問題?"一文公佈後的現象!~發佈後沒人瘋狂按讚、沒有熱烈回應討論!但是Ribowsone專頁的每週觸及人數暴增四倍(548人)!過去我的專頁每週觸及人數最高為174人(這個紀錄發生在去年12月),4月4日之前也僅維持在一百二十幾出頭好幾天了。

地區涵蓋範圍從台灣、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加拿大、法國、奧地利、紐西蘭、義大利、土耳其、中國,更是前所未有!

昨天我以Ribowsone作關鍵字key到Google,該文網誌的排名瀏覽器IE已排進第一頁、Chrome排名第二頁, 出現時間最短也破了以往的紀錄!

facebook 留言 |

2012/2/23~

今天有人問說Ribowsone是什麼樣的機構? 其實Ribowsone不是什麼機構,Ribowsone只有一個人而已,它只能算個人網站。

一開始是Google推出"Google協作平台"自己想玩,再加上個人工作上的一點點小需要就玩起來了。

所以目前 http://www.ribowsone.twbbs.org/ 不屬於任何公司行號也沒有營利!

facebook 留言 |

2011/12/10~

我是Ribowsone ,我對藥物開發的認識是從我銷售"高速藥物篩選設備"工作開始,一般要裝設一套完整的開發設備價格都是以億計價,目前台灣擁有完整設施的單位就我所知有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國家衛生研究院,私人公司大概就僅太景生物科技(當年成立時的資本額就我印象約26億NT),因此藥物開發的成本之高由此可見再加上失敗的風險,在多年之後我仍舊看不出我這種人(生技人)的未來?

後來我進了蛋白質體核心設施,在這裡我因為接觸到一位醫生的研究案,在做系統生物推演的過程中意外的發現蛋白質與藥物的連結。之後因位朋友開設了臨床顧問公司,在友人的鼓勵下參與了一些案件也使我一窺臨床試驗的面貌。至此開啟我思考"不以實驗為基礎的藥物開發",這一切就在我半信半疑的測試了幾個案例後,終於在今年(2011)接受廠商以一個月為期的考試後,我推測了有效化合物及作用機轉,而且該廠商也於聽取簡報後當天就與友人的CRO公司簽約(臨床試驗)。

這個案例給我很大的鼓舞,原則上我僅憑廠商要求的中草藥學名及疾病就開始了,其實利用網路資源就可以架構個人化的虛擬藥物研究,這意味著生物資訊的使用趨勢越來越個人化也越來越"宅",似乎"宅"在家裏也可以作研究。

現在我面臨的瓶頸是案源不足,我想這種作法尚須更多的考驗,"在此也期望各界先進提供建言",目前Ribowsone正積極思考這種作法成為一門正式的生意的可能性?

facebook 留言 | g+ 留言 |

2011/12/10~

  • 再見!413 facebook

  • 轉譯醫學及農學人才培育先導型計畫100年度暑期課程 facebook

  • 臨床前試驗教學:以法官(審查委員)、檢察官(藥政處承辦人)、被告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