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生長的控制
Regulation of Bacterial Growth
Regulation of Bacterial Growth
我們認為看不見的,不一定永遠看不見
從小我們普遍認為細菌很小,必須使用顯微鏡才看的到,然而不少的細菌都非常巨大,甚至到了肉眼可見的地步了。奈米比亞嗜硫珠菌(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的半徑可以來到0.75mm,而刺尾魚腸道內的費氏刺骨魚菌甚至可以更長。
不僅如此,據《美聯社》報導,法屬安的列斯和蓋亞那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French West Indies and Guiana) 的生物學家格羅斯 (Olivier Gros ),2009年在紅樹林中發現了長達2公分,肉眼可見的細菌。他當時不認為這是細菌,直到最近才證實這種生物是細菌的一種,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華麗硫珠菌(Thiomargarita magnifica)」,以下照片沒有經過顯微鏡處理,和硬幣一比就可以知道這種細菌有多大了。
隨著人類不斷汙染環境,珍貴的微生物越來越少,要尋找這些具有超強生命力或者分解能力的細菌(例如硫化菌),只能到未受到文明污染的地方尋找,最受歡迎的就是溫泉及地熱谷中富含的細菌,他們通常具超耐熱和厭氧等特性,其中黃石公園就是最著名的溫泉國家公園,許多公司都願意和當地政府合作,取得溫泉中或是深海中的細菌做各種實驗。最著名的就是海底熱泉附近的化學自營細菌,這些細菌會利用熱泉噴出的硫化氫、甲烷、氫氣、小分子有機酸等等反映後產出的能量,進行類似卡爾文反應而產生葡萄糖,取代了綠色植物的角色。
實驗目的
實驗一-紫外光照射
本實驗目的為測定培養細菌時,外在環境如培養之溫度、紫外光、以及含氧量等,對細菌的生長是否會有影響。
實驗二-化學藥劑感受性試驗
本實驗目的為了解如何利用物理方法與化學物質,控制 (抑制) 細菌的生長。
實驗一:UV照射
材料/設備
大腸桿菌菌液 (E. coli) 稀釋菌液
2個培養皿 (LB plate)
酒精燈
三角玻棒
37℃培養箱
步驟
取3個 LB plate (先做標示)
分別取 0.1 mL稀釋菌液 (大腸桿菌E. coli) 於LB plate上,使用塗抹法均勻塗開 (需塗3盤)
將塗好菌之 LB plate 至於陽光下,將蓋子打開,分別作用0分鐘、5分鐘、20分鐘
將培養皿倒放於37℃培養箱,16小時後觀察並計算菌落數,討論紫外光對大腸桿菌(E.coli) 生長的影響
一般而言此實驗是須在無菌箱中照射紫外線燈,但無菌箱操作不易且空間太小,紫外線燈又十分危險,因而使用太陽光取代紫外線燈,是安全性採用的下策。然而到室外照射太陽光的變因非常多,無法全面控制,更是不精準的紫外線來源,故實驗誤差明顯。
實驗二:化學藥劑感受性試驗
材料
大腸桿菌菌液 (E.coli)
1個培養皿 (LB plate)
酒精燈
三角玻棒
鑷子、圓形空白紙錠、Ampicillin
無菌水
植物萃取液:蒜頭萃取液
化學藥劑:70%酒精、10%漂白水
37℃ 培養箱
步驟
取一個LB plate,以簽字筆於plate底部標示化學藥劑名稱
取0.1 ml大腸桿菌原液,以三角玻棒塗抹於LB plate
將鑷子過火,夾取Ampicillin圓形濾紙貼上plate
鑷子過火完,再夾取4片圓形空白濾紙貼上plate
分別加入10μL欲測試之蒜頭萃取液、2種化學藥劑及無菌水(對照組)於貼好的圓形濾紙上,此片plate要正放,勿倒置
於 37℃ 隔夜培養後,觀察Ampicillin抗生素、蒜頭萃取液與化學藥劑抑制細菌生長之情形
結果記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