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金山灣區中半島的教友們 請來參加我們的團體, 讓我們一齊來驗證我們的信仰和 豐富我們的生活
吳建時,安徽桐城人. 81 多歲. 1950 年從上海到香港來到台灣. 1967 年來美國唸書後一直住在美國. 是一個結構工程師. 是Fremont,St . Joseph 教堂的教友.
在1960年代唸大學的時候受洗的. 他认为自己是一個非常普通,不起眼的教友,也曾經是一個非常墮落的疏離教友. 在教會裡混了60多年而慢慢的才變成了一個稱職的教友;每主日望彌撒,參加加教會活動, 為教會工作. 曾經為聖母軍工作多年. 人生最後為主工作的使命就是要與別人分享與天主相遇三次的真實故事. 雖然到現在仍然不知道為什麼天主會恩賜他三次遇見祂,但確信天主是要他把自己的故事與大家分享.
疫情分享(5/28/21)
新冠世紀之疫改變人類生活軌跡。信友如何仰賴天主、依靠彼此代禱渡過這個挑戰?
查經班長施孜海打疫苗有反應,無法領經,臨時改為疫情分享。這場「心對心」的分享,幫助大家更深入體驗在險阻疫情中天主的祝福。
我們中有人有親人去年二月在公主號遊輪染疫、有人腎結石開刀住院、有人得了折磨身心奇特的病、有人必須獨力堅強擔負照顧全家病弱者的生活起居、有人艱苦抗癌、有人像軍人在鋼絲下爬行戰戰競競考專業執照並接受新工作的挑戰,生活並不容易。
但我們中也有許多人在疫情休止符中虔誠地唸了這輩子最多的玫瑰經、仔細地聆聽了線上彌撒的每一句証道、像小學生一樣仔細地寫下查經筆記、利用沈潛的時間,完成依那爵神操的練習,療癒許多自己也不自覺的創傷。在另一個時區或不方便夜間開車的朋友也都能按鈕就在家查經聆聽天主的話語。慧敏的夫婿Richard珍惜生命中經歷的酸甜苦辣,復活節在台北領洗。琳娜為自己的健康養成每天練瑜珈和健走的好習慣,周大哥用這閉關的一年多,在網上學成西班牙文,能跟在南半球的網上老師討論氣候變遷帶來的隱憂。我們中更有許多兄弟姊妹克服了恐懼,勇敢地帶領查經或為通訊供稿,並於其中深深領略「在付出中,我們得到更多」。
疫情不是好事,但因為疫情使我們更明白信仰的路,絕對要靠大家互相扶持地走。我們仰望耶穌,在遇過困難時,提醒彼此懷抱信心立刻轉向天主,求主指引分擔。我們也為彼此祈禱。
新朋友王成榮為大家帶來聖詠「我最愛的你」- 風會停、浪會靜,全心依靠我們的天主。
歡迎我們的新朋友,Kaiser的耳鼻喉科醫生Dr Ramona Fung.
這是所聽過形容讀聖經最好之故事!*
一對爺孫在河邊聊天,孫子天真無邪問著爺爺:
您每天都在讀聖經,您能記住多少?您為啥還要去讀?
爺爺慈祥的回説:你去把裝煤炭的竹籃拿過來。
孫子很疑惑,但還是跑去把髒兮兮的竹籃拿了過來。
爺爺對孫子説:拿這竹籃去河邊打點水上來。
孫子更是疑惑了,但還是照做,很明顯竹籃是無法裝水。孫子腦怒跑回來問説:爺爺您到底要我做啥?
爺爺回説:你再試試。
就這樣往返跑了好幾次,水還是沒打上來。
爺爺此時對著無奈的孫子説:孩子呀!你看看這是先前的竹籃嗎?
孫子可愣住了,先前髒兮兮的竹籃,經過幾次打水、漏水的洗涮之後,已煥然一新。
此刻 ....
爺爺才説:讀聖經的過程,就像竹籃打水一樣。
雖每次水都從縫隙中流失了,表面上好像什麼都沒獲得,但你會發現到,那本來髒兮兮的籃子,在不知不覺間也乾淨了。人的心靈就像竹籃一樣,也被清理、淨化、澄澈、明亮了些。
此即,讀聖經之意義!
你讀過的聖經,雖然不一定都記得,但還是會融入骨髓影響你。就像吃飯,有時候並不記得吃過什麼,但會因你吃的食物,而長出骨骼、肌肉、血液!
「聖經」....
讀多了會改變人的容顏、氣質、性格,及一生的命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