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史

第五代師傅:李茂山(Ji lo)


第六代師傅:李文益(A Kun)

第一代:Losin.Lolon

以族群狩獵生活的方式居住於海拔1300公尺的中央山胍,早期祖先在凱進(Kajin)部落,位於神木底下河川上,那時沒有所謂的鐵器,而是取材於竹子、石頭,這些大自然的東西經過敲打研磨以製成石矛、斧頭等,是當時祖先們維持生計及狩獵的主要刀具。


第二代 :Losin.Kumai

Losin.kumai是部落頭目,已從凱進遷徙至「八都蘭」(位於能高山脈花蓮段)約海拔900公尺,為抵禦外敵,已知運用何蘭人遺留的鐵器作為主要作戰武器。


第三代 Losin.Mona

Losin.Mona攜子從八都蘭再遷徒至銅門七鄰延溪上游的河谷,因隨父參與多次戰役,深知煉刀的需要,便透過交換及交流的方式,漸間嘗試鍛刀,後來在日本政府執政下,也接觸日本鍛刀的技術,更提升了製刀的技藝。


第四代 Losin.Kolon

在日本政府執政下,只能鍛造基本的務農器具,後來光復後才開始真正鍛造屬於自己族人的刀。


第五代 Losin. Zelo

連茂工訪坊創始人Zelo除承襲祖先的傳統工法外,更走訪台灣各部落鍛造出各種不同族群的山刀,也製作精美的子母刀、觀賞用刀,家庭菜刀和農具等。


第六代 Losin. A kung

Zelo.A kung役畢回鄉後開始承接家族事業,受長輩薰陶,熟知未來走,在不失傳統下,更以元化、多元素的原民風格呈現,讓其擁有者除了使用外更兼具收藏的意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