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父母溝通的前提,要先了解父母在意的點。如果平常在家總是癱在沙發、一休息就玩遊戲、不曾幫忙分擔家事或工作、沒有規律的生活,這樣要如何讓父母相信,自己不再是孩子,能夠自己照顧自己?」
我當初也是,只能用平常的相處和聊天證明自己不再是小孩、不是要追愛、也不會跟他們拿錢,剛好因緣際會讓家人看到自己工作的樣子,加上平常的努力最後才終於讓他們答應。
但當然我跟家人的溝通也不總是那麼容易,之前也曾發生過我未經同意做了他們一定會反對的事情,我爸氣得一個月不跟我說話,當時我是這樣說的,如果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我可能可以繼續過那樣的人生。但在我有了真正想做的事之後,我其實無法勉強自己,勉強了也不會快樂,難道要怨他們嗎?聽起來太大逆不道,但我一定會怪自己不曾努力堅持。
我現在做的,也是你們不曾經歷的,我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但我想試試看,我只能說我會好好保護自己,因為這是我的選擇,我為我的選擇負責。
有些長輩可能會覺得去澳洲就是台勞會被人家笑、打工渡假浪費時間回來沒前途、或擔心那邊人生地不熟我們會不會有危險。那就一個一個解釋!他們會提出他們的疑慮,我們說明的過程中心裡也會知道我是不是準備好了而越來越堅定。如果你溫柔且堅持,而不是大發脾氣,也許他們才能認識長大後的你。
這有兩個角度,一個情況是我們覺得我們努力了但其實沒有,可能方法錯誤或努力不夠。
另一個情況可能是,我聽過有些例子是孩子做得再好都不被認同,有些竟然跟性別有關、另外一些則是有他們的故事、當然也有些純粹長輩是比較保守不願意接受新觀念也難以溝通,畢竟堅持一輩子的觀念的確不太容易一夕改變。
所以其實不只孩子在成長,父母也會。如果希望小孩獨立,就不應該在小孩試圖溝通時只是抱著:他又來了,又再找我麻煩、又再頂嘴、又再耍脾氣了,為什麼不能像誰一樣聽話呢,我真的都是為你好
親子間的溝通瓶頸通常像這樣,幾次溝通不成,孩子就不願意溝通了。因為沒有能力,也覺得說了沒有意義,我覺得這是關係上的兩敗俱傷
所以回到孩子身上,我還是覺得孩子本身要做多一點努力和 判斷,這真的需要更大的勇氣和自己要想的非常清楚。另外有遇過家裡有親人要照顧或陪伴,那真的就沒辦法多說什麼‧
最後強調,最重要的是自己,不要害怕就不敢嘗試,但也不要太樂觀想像去了就一定會成功,其實在國外和在台灣相同,要工作態度、經歷、還有一些機運,而關於經歷,其實做過餐廳、咖啡廳、裝潢、工程師等服務類或專業工作,加上英文有一定程度或到華人開的店基本上不太會找不到工作。
英文也是會讓大家擔心的例子,我男友剛到澳洲時一句英文都不會說,也不敢開口說,到澳洲第一天,連廁所在哪裡都不敢問,我們剛開始還需要line的翻譯機器人幫助我們聊天,然後到現在日常對話都沒問題。
要計畫好的,也要想如果不好怎麼辦。想沒成功的話能得到什麼,是生活體驗、開眼界、賺錢、還是其他原因?又或者去一趟後答案開始不同。
而如果真的有機會去,只一兩個月或半年也沒關係,不要只是打卡拍照,記得看看別人怎麼生活,認識不同價值觀,不同文化,再回頭看自己的國家,你會有一些想法~
人生選擇能承擔的,承擔自己的選擇,退無可退之後,開始下定決心,恐懼再也無法束縛,連世界也會為妳開路。
家庭與枷鎖,一部電影的啟示:https://goo.gl/6N75gS
是的,這是我自己在國外經歷小車禍擦撞和遇到一個台灣女孩的心得。
她時常說對不起。初期說幾次我不以為意,之後我幾乎每天回家都會受到一封 道歉訊息,說對不起她今天又做錯了什麼、狀態不好哪裡沒注意到,嗯~其實我看了很心疼,我知道這代表她可能曾經過一些不好的事,一開始不想多說什麼只是淡淡說這些是小事,不用特地道歉,幾次之後我還是忍不住打了一篇話給她。
其實不管在台灣或國外,如果車禍小擦撞,除非很確定是自己先違規,不然不要輕易道歉,因為你一道歉對方就可能抓著這點要你賠償,在別人聲勢大或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就很有可能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不要還沒釐清責任就先道歉,因為在大人的世界,道歉幾乎就代表是你的責任與疏失,不是你的問題就不用道歉、也不要幫別人道歉。
正確作法,是維持現場,在台灣的話聯絡警察,在澳洲則要找保險公司現場紀錄與處理。
做錯事情道歉並改進是應該有的修養和行為,有這樣的素質是好事,畢竟有些人甚至連這樣的修養都沒有~但凡事過與不及都是阻礙,大多數時候,尤其在職場,要的是做好,而不是對不起~平時太多道歉,會讓一個人越來越沒自信,會讓對不起像一種安慰或藉口,也容易傻傻背黑鍋,有些事情就算暫時沒辦法做好,可以請教別人、試試其他方法,可以好好照顧和保護自己,而不是只能舉手投降說對不起,然後對別人的任何肯定都不相信~聊了這些後對方才有比較開懷
還記得,在澳洲的夜晚除了很多人喜歡的party狂歡、還能夜夜看銀河、能認識不同國家的朋友而頻頻發出原來如此的驚嘆,除了這些,其實還會有很大量的孤單,因為太早下班了,生活時間拉長,更多時間走到戶外,也能靜下來想以前沒機會想過的問題。好的孤單幫助我自己的沉澱和成長,還能更認識自己。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不是每個人都會長大,我希望自己的生活是一年年累積,而不是常被同樣問題困擾,所以我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
What are you sorry for原文:https://goo.gl/k8c47u
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https://goo.gl/nrgdq8
這是我們第一次一起規劃這麼長時間的自助旅行,因為是跟男朋友一起旅行,加上他是韓國人,還有語言和文化溝通問題,當時覺得這是很好觀察彼此的機會。
他是不是能分工合作的人?他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安排事情的邏輯?出狀況時怎麼面對?其實我是帶著一點未知和好奇開始這趟旅行,中間難免爭吵,但好險我們都有通過彼此的考驗。
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有太多人會跟我們說妳應該要成為怎樣的人,有太多人排隊幫我們貼標籤。
對我來說,旅行最大的好處是能輕易丟棄所有包袱與標籤,不論是別人給的、還是自己給自己的。放逐自己到新的區域,才能掙脫地豪不費力,然後每次,都一定要帶點不一樣的自己回來。
想給年輕人的建議,是我覺得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也不會做了,可是人生只有一次,妳要怎麼活?
如果生活開心,其實不用想這些問題,如果覺得自己不開心,那一定要問自己。
我想~現在資訊的發達,其實出國旅行不會有甚麼技術問題,往往是,平常的開銷不知花到哪裡而沒有錢出去、或是沒有踏出第一步的勇氣,其實呢,就是問心,要不要做而已~
當然,如果現在已經在旅行,或是準備要旅行的路上,最重要的是,入境隨俗,做點功課不會吃虧,一定要注意安全,好好照顧自己!
在自己旅遊前,我不曾想過原來旅行可以這麼便宜,部落格都有列出旅行的預算與規劃注意事項~
泰國(上):https://goo.gl/QLVTSK
泰國(下):https://goo.gl/oJxYgw
韓國(上):https://goo.gl/e3jy59
韓國(下):https://goo.gl/nztPQ6
我很相信歷史,我相信只要人不改變,歷史就會重演。從小看多被愛傷害或失去的例子,我很明確知道自己不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卻反而矯枉過正。曾經我不相信婚姻,我覺得婚姻不能保障愛情,只是為了照顧孩子,是為了將來如果離婚了,至少還有法律基礎能要求對方支付撫養費……。
可能那兩年真的改變我太多,加上遇到現在的對象,我還是無法說愛情能被保證,但我終於能夠比較人性的體會那種,想跟這個人一直走下去的感覺。(雖然有時候還是會想偷捏他)
有了感情穩定的對象,的確會影響自己的規劃。原本想過留在澳洲或繼續到其他國家打工渡假,卻因為現在的對象而對未來有不同想法,但旅遊是這樣,不出去就算了,一出去真的會愛上,也許暫時無法像之前一樣長時間旅遊,因為夢想還是需要以經濟為基礎,但要繼續一起看世界是我們的共識,這是兩個人的力量,我們對世界的探索不會因此停止~
有時候會覺得人生很漫長,不知道要去哪裡,有時候又覺得,人生好短,好有趣,總是在瓦解和重建過去的自己。
這次回來,我發現身邊很多朋友從事不同工作,所以我有一個小小的計畫,我準備不同問題並依照 職涯、遊子、學生 三種問題訪問他們,請他們分享自己的工作內容~
快樂是,快樂的方式不只有一種,這是由作詞家林夕寫的歌詞,我非常喜歡這句話,也希望影響更多人能互相尊重、有機會能過自己滿意的生活,所謂的機會,有時不一定是金錢,而是我們「選擇」的思考和行為
比較大的挑戰是預計今年年底會跟男友一起在台灣創業,想要將真正的韓式料理分享給大家,這又是一個,我從來沒想過的挑戰~
小時候想做個有用的人,後來發現要成為自己能欣賞的人不容易,這麼多年來,我覺得是小時候的願望一直支撐自己讓自己沒有放棄,我不要成為像那樣的大人,我要成為自己也能尊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