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30 後來的我們--碩士研究生x代購小幫手x待嫁新娘 "
不知道有沒有人計算過,每個人的一生,共花了多少時間在執著黑白分明與是非對錯呢?
「因為成績好而被留下,這就是教育嗎?」,這是我在親子天下的文章標題 https://goo.gl/xpgvFF
人生有很多時刻都會讓我想起高中的經歷和這個問題,曾想了好久都沒有答案,但現在終於可以回答自己。
(針對學生與學校)我的回答是,教育從來不僅僅只是教育,又或者這也都是教育。
學校要在乎評鑑,教師要在乎職位。當學生被期待要將書讀好,那教師,是被期待做好升學業績,還是協助學生發展人格與特長呢?(真的討論要討論三天三夜)
而如果,我們以同樣年齡經歷去站在當時導師的位置,親身承擔不同壓力(不管是學校給的或自己給自己的),我們能做出較好的選擇與評判嗎?老實說,我沒有十分把握。
所以現在想來,很感謝,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父母在當時選擇給予空間。也感謝,當時那段經歷,開啟了我們獨立思考與批判的能力,我們沒有放棄自己,而是學會看到更多可能也不再投入社會的同一個框架,學會豁達看待一些事,也努力在不同天地耕耘。
心中曾因此事而壓著揮之不去的重,所以這篇我特地保留受訪者輕鬆的語氣,因為曾經的沉重都已留在過去,現在的我們,靠自己,活得很好。
而或許,這也是教育的意義?他告訴我們真正地成長不一定總是以那樣美好的,我們想要的方式。成長,也免不了要付出一些代價……。終於學會不再執著發生了什麼,而是之後的我們做了什麼,我想,這是我們在這些年的最大體會與收穫。
(特別感謝 律師娘講悄悄話 的鼓勵讓我勇敢投稿,也謝謝親子天下雜誌負責編輯 刊登這篇文章,非常感謝倆位😊😊😊)
[ 備註 ]
每篇文章會因為不同內容而調整不同的呈現方式,計畫主軸是想分享 "生活的方式不只一種",不同個性與家庭背景的人在不同階段可能有不同選擇,我刊登出的每一篇文章都表示我對受訪嘉賓的認同與尊重唷。
Q&A:有人私下問~是不是今天的受訪者還有些保留,有些話沒有說出來呢?
我的回答是,這就是我跟受訪者平常聊天的方式,很輕鬆,我想~~~我們的共同點是,對這些事有相似看法,也很清楚對現在的我們來說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還記得並說出來,並不是因為我們還受傷或在意,只是分享是甚麼讓我們成長,如果能讓相似經歷的人,或正在經歷類似過程的人有不同想法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