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時在台灣做著我很喜歡的工作,有還可以的頭銜、跟同年齡比起來不錯的收入,所以即使有些朋友已經到國外去闖了,我都不曾想過自己也會出走。可是可能有些事情是這樣子,時機到了的時候,好像會有股力量推著,讓妳不得不走。
我不是浪漫的去追求愛情,也不是去尋找什麼夢想,當時的我也許是為了逃避。
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有自己的故事,小時候的因,會在長大後結成果。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有些不好的東西在隨著我的成長而擴大,他讓我的心中有個過不去的坎,我沒有能力處理,但他放在那邊已經會影響我的工作表現和生活。
那一年我24歲,其實我也思考過,我做到這樣的頭銜和經歷,我不怕回來會找不到工作,我也不怕有了2年的斷層而需要從頭學起,我不怕吃苦。
我還年輕,也因為太年輕,所以我覺得也許我需要去外面遊歷,也許能有更成熟的自己,用不同角度面對這些問題。
在澳洲前半年工作是在農場打工,採覆盆莓、藍莓等作物,之後一年半都在超市工作,偶爾在家裡附近的餐廳兼職~基本上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需要跟外國人共事~
澳洲的開始:https://goo.gl/1T81UG
有觀念的改變,心更堅強,曾經的心結也都得到釋放。
我的主管是德國人,我從他身上學到太多東西,他曾經很清楚的跟我說過一句話,妳想要什麼,要提出來,要自己爭取,否則別人根本不知道,或者我們沒說,對方當然覺得省事、也不一定會感謝。
這對我來說是非常一針見血的一句話,也不是我第一次在澳洲聽到這樣的話,因為不是朋友來說,而是工作上的主管,沒有迴避利益的直接跟說,那力道真的不同。
在台灣,這不太常見,我曾做過一份工作(開頭沒提到的公司),他們只希望你做事到凌晨、沒有加班費,沒有尊重,一句話打死,因為大家都這樣。這次回來才覺得台灣就業環境似乎友善許多。
以身邊的例子,不管是談工作待遇、條件、內容或與人合作,我們已經被教育到一遇到事情先想,會不會不好意思、怕打擾人家、擔心這句話說出口了會不會傷了情分、擔心客訴,總是選擇 委屈,妥協,忍讓,然後傷了自己的權益。所以我覺得這次的工作經歷有讓我的心更強壯。
也是這裡教會我,人生不該只有工作,還包括身心靈與工作、生活的平衡。
我以前不敢一個人坐飛機,到澳洲也是我抓著做空服員的朋友,約對方到澳洲玩,就為了有人陪著搭飛機。連在澳洲跟當時的男友分手,自己一人從柯夫港到墨爾本,將近1398公里,我寧願搭一天半的火車也不願坐飛機。
後來……我在澳洲失去了一位對我來說很重要的朋友,他陪我渡過整個失戀,讓我生活有寄託,但卻在澳洲因為意外而離開了。我隔天早上交接好工作,跟主管請假,馬上買機票自己一個人 轉1個半小時的公車、再搭2小時的飛機到布里斯本。最後雖然沒有見到他,但他讓我更勇敢,不得不勇敢。
我不是一個喜歡聊自己心事的人,但現在我開始願意說出自己的故事,我覺得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曾經多麼孤單,我希望~能透過自己故事的陪伴有同樣心情的朋友,有一句話能讓人覺得溫暖也好。
其實在說這些故事的同時,我內心狀態是很舒服和平靜的,舒服是因為我知道~我好了,雖然中間可能很狼狽,但平靜是因為,我知道我再也沒有任何來自童年的虧欠與委屈。
另外,如果有爸爸媽媽覺得孩子怎麼整天在家、出去只知道玩,什麼家事都不會,很簡單,讓孩子出國打工渡假或離家生活,我以前生菜和萵苣分不清楚,現在可以自己烤一隻美味的全雞、醬料自己醃,三餐自己打理~不只是國外外食價格高低的問題,除了想省錢,每天吃漢堡義大利麵也會膩,外面中餐也煮得不到位,太想要就會想要自己來,加上男友煮得更很好吃,能在料理上台韓交流也是生活的樂趣~
有很多可以談,大概分四個部分,從薪水、民生、教育、到人文風情。
從現實面來看,台灣法定最低時薪是新台幣133元,以匯率23來說,澳洲全職的法定最低時薪,是台幣430元,台灣的3.2倍(18.29元澳幣),兼職最低時薪約台幣525元,台灣的3.9倍(澳幣22.86元)。
大家都知道台灣的醫療費用非常便宜這是不用多說的,可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們超市的食物和一些民生用品,價格是跟台灣差不多的。因為他們每週都會推很實用的優惠,肉品一公斤便宜台幣100塊以上、新鮮蔬菜和水果半價促銷都是很常見的。這次回台灣其實我嚇到,反而覺得台灣食物好貴!
接下來講到教育,其實我很推薦 澳洲也有像我們的科技大學,他們叫做TAFE或VET,只要讀2~3年,教一技之長,讀完有機會在澳洲當地找到工作,但學期學費跟台灣的私立大學差不多。
最後講到人文風情,澳洲一直以來都是與多元文化共生的國家,當然每個國家,包含台灣,都可能會有些人對特定族群有些刻板印象或歧視,但這部分在澳洲真的算非常少數,我很喜歡我遇到的澳洲人的親切和友善,他們知道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其實會蠻有耐心聽我們說話或試著放慢自己的說話速度~
我聽過比較辛苦的是,大多數人來澳洲的前三個月到半年都需要找工作、等工作,如果做農場的話要隨不同季節的作物搬家,這些都是會比較花錢和消磨人心的,我算是幸運,當時有朋友在澳洲,即使有些波折但沒有遇過太辛苦的事情~
比較需要克服的挫折,可能是跟外國人的相處和對話,例如,當我們犯錯,不知道怎麼反應的時候,可能會在跟對方道歉後用比較嚴肅的表情工作,但這對對方來說都是非常不okay的,加上當時語言的距離,我曾經跟主管有些尷尬,找不到相處的方法,直到後來我去請教以前的同事,才學會怎麼跟主管相處、和更知道怎麼去做好自己的份內工作。
出發前要準備 生活費、簽證、保險、和勇氣!至於生活上的 手機門號、銀行帳號、稅籍帳號都是到當地在辦理就可以。
關於生活費,我當時只帶大約台幣1萬6就出發了,但這其實很冒險,比較安心的情況,我會建議最少準備3000塊澳幣,至少7萬塊台幣(記得財不露白)。因為前期如果沒有人帶,初期要找工作、等工作一段時間都是很正常的。我們不會希望還沒找到穩定工作就把錢花完,所以如果能準備至少2-3個月生活費是最安全的。
保險可以在台灣先買旅遊平安險或意外險,之後也可以在澳洲當地保保險,另外想特別說,很多人問能不能戴牙套去澳洲?怕會有矯正問題,我的回答是可以,因為我本身也是戴牙套過去、在澳洲矯正、拆掉,再回台灣。
簽證就不多說,網路上有很多資訊,都可以自己搜尋和辦理!
最後是勇氣,這個借不到,只能自己給自己~
了解澳洲開銷與民生:https://goo.gl/gLefsu
澳洲的美好與憂愁:https://goo.gl/cdSa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