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Anita,一名濕疹患者的媽媽。我的兒子出生不久便患有濕疹,二十多年前,醫學資訊並不像現在般發達,即使去看醫生,他也只是叫我們搽藥膏,吃抗過敏藥,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由於兒子每晚也不能安睡,我帶了他去看香港最權威的皮膚科醫生,並診斷出他是患了濕疹。起初我非常担心,也很自責,心想會不會是我懷孕期間飲食或生活上出了錯而害到兒子?為什麼上天那麼絕情,竟要讓這等苦痛降臨在我兒子的身上呢?
每天晚上我與兒子幾乎都無法入睡,因為他全身都很癢,總是想抓。我只好陪伴在側,按著他的雙手,替他搔癢,他又不斷掙脫,我陷入了兩難的抉擇。作為母親我不想看到他受苦,但理智告訴我放開手只會令他更加痛苦,翌日起床定必血濺寢具。濕疹不但影響了他的成績、課外活動、他的自信心以致社交生活,更影響了我們的家庭生活,回想這段日子,真是苦不堪言!
此外,濕疹兒童受欺凌與歧視的情況也十分普遍。同學們覺得他身患傳染病,不敢跟他玩。最難以忘懷的是有一次他與同學在操場玩耍,不小心跌倒,露出傷痕纍纍的小腿,同學們馬上尖叫並遠離他。有些家長甚至不允許他們的孩子跟他玩。就這樣,他在學校內甚少朋友。還有,原本他非常喜歡畫畫,有一天回家後,他竟然跟我說以後再也不去畫班了,經過多番了解,才知道原來是其他小朋友看到他千瘡百孔的手臂,都不願意跟他坐在一起。受過這些排擠和欺凌,他變得越來越自卑,自信心直線下滑,亦甚少參與任何活動,因為他總覺得會被人取笑和擔心自己做得不好。
我嘗試過很多方法去醫治孩子的病,許多中醫、西醫、吃的、搽的、浸的、甚至一些稀奇古怪的偏方都試過了,但還是無法根治。在東區醫院醫生的引導及復康會的支援下,我們成立了童膚樂聚互助小組,透過聚集患有濕疹子女的家長來互相分享經驗,交換心得。經過了幾年時間的探索,我終於發現了濕疹的成因是免疫系統出了問題。
得到瑪麗醫院免疫科醫生耐心地替兒子調校藥量,我們以健康生活模式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配合,如只穿棉質衣服、奉行均衡飲食、作息定時、有足夠的運動、接受自己的缺點、減少壓力,多管齊下的努力,我兒子的病終於在中學前痊癒了。我選擇留在童膚樂聚,因為我想透過自己的經驗,去幫助更多不幸患上濕疹的小朋友及家庭。
如今的社會對於濕疹仍然有很多誤解,有些人覺得這是會傳染的疾病,生人勿近; 有些人認為這不是什麼嚴重的病,只是濕疹孩子脾氣差、上堂不專心、儀容欠整潔而已。為了令更多人了解濕疹這個疾病,童膚樂聚透過社區講座、中/大學合作、電視訪問及電台廣播,期望令更多人明白濕疹及其帶來的苦痛,從而消除誤解及不必要的排擠。希望有一天,大家對濕疹病人再無歧視,真正達致傷健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