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異位性皮炎,是一種慢性皮膚炎症。患者大多於兩歲前發病。根據西方的研究顯示,約一半濕疹患者日後會有哮喘,而三分二則會同時患上過敏性鼻炎。在香港大概有半成兒童患有濕疹,而三成六至七歲兒童曾有患濕疹的病史。
除了先天性過敏體質的影響外,濕疹患者亦容易受到後天的致敏原或外在環境因素刺激而病發。濕疹患者的皮膚會出現紅疹、痕癢、乾燥或起鳞現象。嚴重時更會出現皮膚滲膿、流血及結痂的情況。嬰兒患者多在臉部及手肘或膝蓋等地方發現紅疹;三歲以後兒童往往在四肢的摺位、足踝出現;成人多見於手臂、雙腳和頸部等。
大部份患有濕疹的兒童只要接受適當治療和皮膚護理都能有效控制病情。大概有六成的患者會在七歲或之前痊癒。
1. 皮膚方面,患者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以潤膚劑代替肥皂或梘液。洗澡後,應塗上潤膚劑,以滋潤皮膚及減少痕癢。
2. 食物方面,要均衡飲食,切勿胡亂戒口,否則可引致營養不良。如有懷疑,應與醫生商討有關食物過敏的可能性及作出評估。
3. 日常生活方面,必須保持家居清潔、定期更換和用熱水清洗床舖。選擇棉質衣物,避免穿著羊毛、尼龍等纖維衣料。可使用冷氣或抽濕機,確保室內溫度及濕度穏定。此外,患者宜保持生活規律化,作適當運動。
目前,並未有一種藥物能徹底治療濕疹,但醫生會按患者的病史、患病程度作出評估,及給予有效的控制治療。外用的類固醇藥膏是最常用和有效的治療藥物,並且時常保持皮膚滋潤,來減低痕癢和發炎,避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