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為什麼這麼重要?
耶穌基督帶給世人「愛」。即使被判刑處死,仍然跟天父祈求寬恕原諒無知的人類。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這正是耶穌基督展現的,無條件的愛。他的血流入大地,象徵他的精神流入地球,火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在我們短暫的一生,我們都有可能像耶穌一樣,活出永恆,擴散出去。
如果我們都可以為別人設想,為別人的喜悅與快樂而努力,這世界會變成完全不同的樣子。這就是天國。是一種狀態。
這是每個人要面臨的內心的考驗,或說是審判。
在這個時刻可以帶著孩子除了為自己的豐盛感恩,也能夠為受苦的人祈禱。
當世界越黑暗的時候,我們的靈性之光就會越閃耀。---史代納
每個小孩都像耶穌一樣嗎?完全的信任大人融入這世界。
如何教小孩?大人不要去鬧他們就好。他們不需要我們太多的教育,他們需要我們保護這樣的靈性。
大人可以幫助他們把身體調適好來適應這個世界。包含基礎感官能力生命覺、運動覺、平衡覺、觸覺。他們只需要一個沒有干涉壓迫的環境,自己就會找到成長的方法。
練車為例。
孩子從出生開始用感官來形塑這世界。展現向耶穌基督一樣完全純真開放的力量。
進入這世界,這是個多麼勇敢的舉動。
在感官全然開放的吸收學習下,他會長成什麼樣子是由旁邊的大人來決定。
孩子自己會學,重點不是要教什麼,而是要讓自己成為什麼。有形無形的一切,孩子都會吸收。
感官保護:基礎感官能力。已觸覺為例:安全感、界線,與人接觸共在的感覺。生命覺:安定感。運動覺、平衡覺:安全感,空間感、運用自己身體。
七歲以後,電子產品、電磁波、聲光刺激、飲食、添加物。在七歲之前這些感官更重要。讓家裡單純。
七年發展論,七歲前意志力,簡單的事情固定做,久了就變成意志力。吃飯睡覺。生活節奏,慢下來。
孩子會活在大人的狀態裡。需要有品質的、心與孩子同在。對孩子感興趣。
好好的陪自己調整自己。
複雜的事物不是童年需要的。玩耍中,孩子可以學到工作、分享、照顧自己的能力。親近大自然、與動植物合而為一。
成人常常擔心多於信任,孩子也會學到擔心。
全人學校大熊校長所有教育問題都是自信心的問題。孩子相信老師,大人做錯,孩子很快就能夠原諒大人。我們要保全孩子這樣的信任。
教育最不用擔心的就是社會化。華德福學生能不能適應這世界。放棄做自己就社會化。失去了自我,就無法達成社會化的成熟。從孩子身上找到無條件的信任與愛。
保全孩子對世界的愛。學會自愛。學會愛人。自在。自由。教育的目的:保全孩子的靈性,提升孩子的人性,開展個體性,成就整體性。
年輕人躺平的氛圍,對外在世界的消極。經歷困境是必要的,才會重新想起來到世界的目的。靈性之光重新閃耀,便可以重新整頓自己的人生。世界是個人的疊加態。問題不在外在,只是放大版,源頭在自己內在。
慾望、野心、對安全感的渴求,覺察調整自己。
我們就是世界衝突的原因。
從內在開始,幸福是不花錢的。
從內心感受平安與愛。
智弘老師在歌德館教育會議帶回來的分享:孩子透過教育者觀點認識這世界。國小老師是愛的權威。代表世界的窗口。每個孩子都想學習。如果孩子不想學習,那就是需要協助。老師怎麼帶,這是教育專業?要帶什麼給孩子?這是一個更難的問題。老師怎麼看待世界?老師有沒有關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