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誠主持
開場問候大家時聊了當時的天氣,邀請參與座談會學員在留言區分享自己所在地區的天氣狀況。接著介紹花蓮縣華德福教育學會多年來在花蓮舉辦推廣課程,期盼未來花蓮也會有公辦民營的華德福學校。接著介紹這次座談主題定位,在於教育不斷革新時,我們所陪伴的孩子要面對的是未來的世界,當我們在討論教育議題時,勢必要以培養孩子具備面對未來的能力為考量。
主持人提到,四月參加另類教育學會會員大會時,國家教育研究院林崇熙院長分享了他之前在雲林科技大學擔任未來學院院長時的一些創新作法,後來他在接受天下雜誌訪問時表示,希望由國家教育研究院主導的下一版118課綱會有更多「實驗學校精神」,同時也能有越來越多正規學校融入實驗教育思維。
這一場次的主題是青少年陪伴,大家心中的青少年是什麼樣子呢?是個比較叛逆的階段嗎?青少年究竟在叛什麼?逆什麼?還是在嘗試建立自己面對世界的人生規則呢?國高中生應該努力進入好大學,其他的上了大學再說嗎?學術領域的學習研究當然也是重要的,但是除了準備上大學之外,還有什麼是青少年錯過的,或者是大人們錯過的青少年美麗圖像呢?什麼是大人期待的?什麼是青少年真正需要的?孩子該怎麼學?大人可以怎麼陪?
這些問題邀請在慈心多年陪伴孩子們有豐富而深刻經驗的主講人王智弘老師為大家做清晰深入的分析論述,為大家解惑。
在第三個小時,學會邀請了山海璞光華德福共學園,擁有非常豐富生命經歷的羅敏儀老師做分享及提問對談。
王智弘教授演講
教育是動詞!我們在做教育的過程中,因被眼前的青少年教育,而成長茁壯;王智弘老師懇切地告訴與會學員,當老師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能在工作當中,不斷成長,不斷見證生命的演進;這時代需要更多老師一起陪著孩子面對多變的世界,疫情、戰爭等,我們都不知道下一分鐘會不會又發生什麼新的局面。
這世代的孩子成長過程比我們辛苦!我們都已成年,回想成長過程,都還享受過大自然,現階段孩子們,較少沈浸在大自然的環境裡生活,對感官的刺激,沒有我們過往那麼多舒服的感受,內在外在的處境,是否都具備愛的能力和自由的能力,值得我們留意。
華德福教育在平衡人的精神性需要,要教師及家長用人智學時時創造美好的精神找回孩子生命的本質,避免人在物質主義和恐懼中迷失;當我們和青少年階段的孩子起衝突時,一定要想想教育的源頭是在找回生命的本質,專注在陪伴孩子渡過生命大轉變的階段就好,不要一昧地糾正青少年,讓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更不要忘了我們為了什麼在做教育。
十二、三歲時的青少年正面臨生命的轉變,自我意識正在萌芽,他們嚮往像成人一樣自由,但又不像成人擁有資源;他們的童年已離開,又常被誤解他已成熟,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的身形已經長大,第二性徵開始發育,但自我還很弱小。那些說不出口的不舒服的狀態,迫使他們找其他出口,最容易製造的,是摔門的聲音。
此刻,他們處於煩躁和反感間,每天都在適應新的自己,對空間的協調性,開始出現改變,看什麼東西,都出現反感的感受,他們開始出現自我,這些看起來很大,但內心很小的狀態,他們自己也超不舒服,很需要我們理解。家有青春期階段的孩子,我們做大人的,要有太陽的姿態,而不是北風的姿態,丟掉指導,靜靜地陪在他旁邊,等待!
王智弘老師告訴大家,他常看到孩子們玩真心話大冒險時,大多數學生會選真心話,因為青少年想被看見被呵護被支持,但又想要擁有自我,他們的內心有許多矛盾,需要我們的耐心,等待,再等待;當我們穩定地等待,等到孩子長出尊貴的自我,就會主動來找我們聊,這些模糊的、矛盾的、尷尬的歷程大概到十七十八歲才結束,孩子們才會成熟。
除了等待,大人還可以做什麼?我們可以讓孩子多睡覺,平時物質體和精神都在混亂中過活,孩子們需要在睡覺時做一些整合;孩子也很需要穩定的大人在身邊,他們會因為被了解而放鬆,更有力量去承受轉變中的自己,他們常常需要透過跟大人的聊天來放鬆,就會有能力學習,不必用補習及灌輸來強迫他們吸收。清晰的大人在旁邊,就會是一個支持!
人智學的哲學理念讓我們學習到,寶寶用全身融入的方式認識世界,不思考;而青少年不一樣,他們是分開認識世界的,必須把一個東西分開,才能觀察、思考產生反感心。所以,當青少年想把你看清楚時,會需要把你推開,才能思考,孩子需要有距離地觀察我們的言行舉止,才能更認識我們,如果我們硬是要跟孩子抱在一起,孩子是無法思考的,保持互相陪伴,鼓勵孩子為家裡付出,青少年階段,他們對家的觀點在演進,他們正準備各種能力和強烈的動機,來看清楚世界,等他回來擁抱我們時,他跟我們一樣平等尊貴,他就是他自己!
一位成熟的大人,不是美滿幸福的,是會面對、處理、懂得找到往前走的方向的;承認不完美,也是我們該學習的,我們是凡人,不一定樣樣週全。當我們越平靜、越溫柔、星芒體穩定、情緒穩定,萬一遇到失序的行為就道歉,種種成熟的作為就是成人的高度,就會被孩子當典範,當學習對象,就能讓孩子好好的說話,一起經驗典範學習的威力!
王智弘老師再三叮嚀家長和老師,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陪在孩子身邊。青少年會測試我們是否成熟,挑戰我們的觀點,測試眼前這位大人,值不值得追隨,我們需要有意識地讓自己成為可以引導孩子的成熟的大人。大人更要保持開放的心態,透過孩子對我們的測試,一次一次扭轉我們自己的習氣,讓自己再成長一遍,成為可以互相幫助一起努力的夥伴。當每個人都是一個成熟的自我時,這社會會是和平的,不會有人想打壓人。
教師,會成為孩子,面對未知的好奇、熱情、動力!當教師帶著孩子一起共學,一起探索未知,那股熱情和動力,就能讓孩子學得更好;是那股內在的動力在引導孩子學習,而不是外在的知識。大人要發展出理智心、意志心,用理智活出自己的姿態與未來,孩子就會得到激勵,孩子會有不同的樣貌不斷呈現,我們要看一個個不同的樣貌,讓孩子帶著我們成長,用他們的生命視線引領我成為更好的老師。我們可以從孩子身上,學到更多改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