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班學員-Cynthia
菁英班學員-Sidney
在台北上HBBP菁英1班課程~也是轉換角色做HRBP後第一次上的實體課程…
精彩,燒腦,過瘾!
透過來自不同產業領域的資深HR一一上台介紹,真心覺得人間處處是高手(後來才知道這個環節埋的梗很深), 尤其套上專屬T恤後,全班整個就是混熱血三支柱幫派來著(喂,隨便亂取名)
尤其當全班依不同專業職能分別扮演各function, HRBP, Project的角色時,如何合作盤點資源,釐清角色,展現價值去解決企業痛點,如何在現實職埸上也發揮環環相扣的alignment和collaboration,實務訓練都讓我們深度思考~造就一個真正的菁英夢幻HR Team!
老師超棒,還有一群優秀的同好夥伴,我能夠見賢思齊相互切磋,感動…
-2022/8/14
學習是幸福的,跟各行各業的資深HR夥伴交流是歡喜的,同時還能跟簡博老師學習更是一場豐收的饗宴!
HR這一條路一直是我職涯上沒變過的目標,從考勤、培訓、績效、獎酬到人才發展,一步一步的都在朝我的目標前進,有時候是工作上的前進,有時候加上自己的學習,這一路上一直很滿足,也始終相信自己能夠持續的往目標前進。
在這次的HRBP課程中,完美的結合了理論與實務,上午透過大家的職涯自我介紹,不只練習聽,並且立刻在下午的課程中檢驗聽到了什麼,並進一步思考如何建立一個能具備策略思維的HR團隊,各個不同領域背景、不同產業的資深HR共同討論,激盪出日常工作中難以擦出的絢麗火花,這就是這堂課的魅力,絕對可以讓精神不濟的夥伴也都輕易就聚精會神的討論與學習!
-2022/8/17
菁英班學員-Wendy
【答應老師的課程心得之要五毛給一塊】
我會想來修簡老師的課的契機是在去年底看到HRBP 9班線上+線下混成學習路徑,覺得:哇!這是什麼酷東西?這些知識與能力 (用老師來說就是HR武器架上的武器們) 真的就是我/HRBP所需要的!可惜當時考量2021年底太忙加上2022年初去印度一趟會錯過太多實體課,所以默默想等下一梯次報名,還趁著和主管one on one的時候先跟她安麗了一下課程的內容,希望她能支持我參加下一班。
所以我其實原本要報名的是HRBP的職能養成班第10班,結果可能是在這幾年老師勤勤懇懇作育英才之下,基礎課程終於到了湊不滿開課人數的時刻了,讓我有了這個緣分直接挑戰進階的人資菁英班,榮幸成為老師的白老鼠學員之一,也很感謝老師讓我們以助教之名在第二班行複訓之實(開玩笑的,我有認真參與分組討論喔),現在看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巧第一梯的第一堂恰巧是中女樂旗成發前一天,馬上缺席XD
所以我所有課程算是在昨天(11/12)第二梯的第一堂課補完之後才真正告一段落,也終於決定補齊積欠老師的心得感想。菁英一班除了5天實體課之外我還有加購線上課程(即HRBP職能養成學習地圖中的線上課程們),算是輔助基礎知識的理解加上”重要的事講三遍”,透過重複的聽(因為老師每堂課都會複習前一堂重點)來協助各知識點之間的融會貫通,也輔助我更了解進階課程的內容。(但線上課程豐富到我現在還沒聽完…)
簡老師的人資課程讓我覺得跟一般課程比較不一樣的是老師非常注重HR(HRBP)”落地”的應用與分享,也就是說很多事情是”心法”,只能意會難以言傳,也不會有標準答案,完全會視當下的HR人員(能力)組成、組織成熟度、事業單位特性與需要…等等而有不同的互動與因應方式、合作方式,但簡老師知道如何落地是所有HR(HRBP)的切身之痛,所以提醒我們應該要當責、不能躲事,也特地提點有時要採折衷的方式,對一些作法保持開放彈性。就舉昨天課堂上剛發生的討論來說:一般正規來講”因事設人”才是對的,通常是任務先很明確了再招募適當的人才進來,但是總是會遇到實務上的限制而有不同情形,比如因應任務或是組織設計想改變而需要不一樣能力的人才,總是會需要過渡期而不是直接暴力把人資遣換一批,這時候保有”因人設事”的彈性才是對的,那又要如何跟員工溝通與調整他們未來能達到所需能力,這就是會是主管的另一個功課了…。
總之,用簡老師開宗明義的課程核心介紹可以知道課程的特性是:透過這個課程可以達到1. 讓HRBP幫助HR更能與事業單位對話;2. HR透過提高商業價值、發揮專業來影響組織效能;3. 透過情境式個案討論,有效提高HR的聽說讀寫能力,增加實戰經驗。簡老師的課總是在學術乾貨與實務經驗之間來來回回互相碰撞,透過讓我們自己討論跟模擬來體會。
先說修完整個課程的感想是:對的,課程確實很符合老師的自述。經過回憶我這兩年多的HRBP經歷及過往的Full-function HR經驗,確實很多過程、事件,甚至是遇到事情時的OS都跟老師說的不謀而合,讓我很有共鳴,有時會覺得”太好了!原來不是只有我這麼想!”、”原來在某些時候遇到合作上的摩擦是非常正常合理的”、”如果當時我知道可以這麼做就好了”,想的最多的則是”好想讓主管也來上這堂課喔!”(衷心建議可以把課程名稱改為HRBP暨人資主管研習)。如果HR主管也能有這些知識與mindset,相信在HR三支柱(或任何形式的HR內部分工)推行上就可以順暢許多,向事業單位推廣HRBP服務的時候也可以更有成效。
至於實際到底上了什麼內容,我覺得有時很像張三丰在教張無忌太極劍一樣,明明聽的時候很多共鳴,覺得自己得到了很多insight,但總是忘得很快,即使看著講義也很難複述出來這一頁老師到底講了些甚麼…我自己解讀有三:1. 我基礎還沒補完所以不是真的懂,聽的時候不懂當然就記不起來;2. 老師已經集很多知識於大成,融會貫通了,所以有些說起來很像故事、侃侃而談,由於太通順了以至於沒有記憶點;3. 真的還是白老鼠班所以比較碎片、跳躍式的教法讓我記不起來(我日常記憶力還算不錯但前提是要有時間順序線索跟邏輯貫通…)。
以上有點開玩笑,簡老師還是有很多乾貨讓我們帶走的。老師有非常強大的組織歸納能力,反芻很多模型給我們參考並提供很多可當作討論架構的表格,例如事業夥伴的GPS (Goal-Oriented vs. Problem-Oriented vs. Skill-Oriented) 模型、透過Must-Will-Can了解業務端的需求及痛點再帶出HR的價值定位、甚麼是組織變革與如何辦好一場HR變革工作坊(有流程安排建議及用來提供腦力激盪靈感的表格們,這個我覺得很實用!)、策略的類別與策略如何從上到下分層推展下來,又如何在平行單位間不互相衝突矛盾(策略宣言到必勝之戰到組織OGSM設定到各單位OGMS設定到部門使命與任務…等)、企業價值驅動與顧客主張如何發想? 關鍵活動為何而HR能提供的協助又在哪裡?、如何判定潛力人才,人才九宮格的決定與校準(重點在於如何校準、HR和主管之間的拉扯、溝通的藝術…)、人評會及個人發展計畫、關鍵職位與關鍵人才的確認…等。以上這些大部分都是講課搭配分組討論或模擬實作,現在回頭想想真的是非常豐富。
很感激班上的各位同學都很認真專心的參與其中、甚至還要一起完成課後作業,約額外的時間進行討論等等,透過這個機會認識好多不同產業與不同功能的HR,拓展的不單只是HRBP內的視野,也更知道原來還有很多我不曾認識的產品或產業呢。接下來二班的課我可以再參與一個整天跟一個半天,希望能有更多insight,也希望等下次HRBP職能養成班開成功我也可以再去補完那些基礎的線下實體課。也感謝這次有同事Katie的陪伴、互相打氣和提神;助教群們的即時資訊補充、課程照片記錄、幫我們訂熱騰騰又好吃的便當。
入門班-線上online學員
(2021/6/8)
透過課程對HRBP工作的進行除了有概念化的認知外,亦知道該如何去展現自己工作的價值。此課程含金量高,on line學習更具彈性。講師是一位一絲不苟的認真派!
HRBP9班-薪酬人資學員
(2022/4/11 )
是一堂物超所值的課程,老師像藏寶庫,可以讓同學挖掘出很多新知!!
因為目前工作以薪酬為主,上完課程讓我更了解HR的角色,在後續面對HR的議題時,能幫助我更深度思考去面對及處理問題。
HRBP高雄班-人資
(2020/3/14)
謝謝小周末與簡老師的用心,當初要報名這堂課時稍有猶豫,認為HRBP較為進階尚不適合目前的狀態,但實際上了之後,發現雖然自己有些策略思考的點還不足,上起課吃力了點,但我可以了解全面的概念,這對我工作有很大很大的助益 !
CP值爆表阿!內容很超出我的期待了^^ 有問必答,傾囊相授。不只是課堂上,有任何問題私下詢問老師都很熱心回覆。
再次謝謝小周末與老師們的用心,老師們的專業與服務遠高於我所付出的學費^^ 希望未來多點台南的課程~時間上因連續六日兩日,如果可以一周一次也是不錯(我知道是考量老師從台北來><)
HRBP人才系統之人才九宮格講座-人資
(2021/11/13 )
迷霧中的一盞明燈,每次都帶給我們更多更好新的不一樣,若加上演練與回饋,也許2天課程會更充裕 ~~
人在哪裡?人才在哪裡?一直是不斷被挑戰的痛點,透過本次課程的學習老師帶給我:
1. 可執行的明確步驟,經由這些步驟讓執行有方向可循.
2. 透過演練了解到當HR與用人單位提問時的盲點(若績效的可參考性不高,我們需要更細緻的去探詢背後的事件與脈絡), 除了使用STAR還可以運用ORID更聚焦.
3. 各項盤點表單,依公司狀況微調後能夠立即使用,提升企劃效率.
HRBP7班-哇巫這人資 小巫
(2021/3/20)
藉由老師的課程,我第一次了解何謂HRBP三支柱,理解原來HR能夠被提升至企業中如此高的位置,協助企業整體的經營!
【HRBP三支柱】
三支柱包含了HRBP、SSC以及COE,HRBP負責面對各單位的主管,深入熟悉營運單位業務;接著有COE制定良好的政策,以及SSC建立有效率的系統流程,三者缺一不可。老師在課程中分享了許多HRBP需要具備的思維,以及實用的應用工具,讓當時在企業中擔任人資的我,能夠以更高的視野進行整體思考。
【7S模型】
老師提出與其學了上千種工具,不如把握其中一種後將其使用到精通。其中一個重要模型便是7S模型。7S代表:Shared Vision (共同願景)、Strategy (策略)、Structure (架構)、Systems (系統流程)、Staff (成員)、Skills (技能)、Style (風格),這些元素基本上包含企業裡所有需要思考及運行的元素。我也將其實際應用在工作中,每當要執行一項新的政策時,我都會將這些面向拿出思考,讓我更有架構進行全面性的分析。
老師總是用「更多、更好、新的、不一樣」激勵著我們。我們或許不是最頂尖的,但秉持著這樣的信念,每年都能有所改變和調整,持續堅持下去,相信組織就能邁向更好的方向,用在自己的人生也是同樣的道理,持續調整自我,才能往理想的自己的前進!
謝謝老師的不藏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