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人。物。情
Writing Competition 寫作比賽
1st Runner-up 亞軍
Tam Chung Shun 譚中舜
作品題目:在厚豐里七號的日子
譚中舜攝
在厚豐里七號的日子
譚中舜
再次踏上船街的石階, 是為了告別灣仔。 我每踏上一级石階, 都會勾起一段段對灣仔的回憶。 灣仔是我出生, 成長, 受教育和生活的地方, 而船街的每一級石階都留有我的足印, 印有我每段人生路的喜與樂。
走上一百零八級石階的盡頭, 便是厚豐里七號。 這裡曾經是我們譚家的舊宅所在。 在拆卸之前, 它是一座淡黃色的英國式建築。 厚豐里七號不但是我童年生活的城堡, 也是我們家族五代同堂住在灣仔的見證。厚豐里七號一直是隱蔽幽靜, 鮮為人知。 直至最近隔鄰“南固台”被報章渲染為 “灣仔紅屋鬧鬼事件”名氣大增,才惹來不少膽大之徒慕名到船街探險。 這些鬧鬼的無聊報導,對於我們一直安好地住在隔壁的鄰居而言,只會一笑置之。而厚豐里本身跟整條船街,又因為近日合和實業要在此發展一棟超高層酒店,惹起灣仔居民的爭議,而成為商業發展與保護文化遺產的角力場。厚豐里七號雖然已拆卸多時,但基石還可清晰可見。 我閉上眼睛,靜心細聽,彷彿還可聽見舊宅那古意盎然的大鐵門,因鐵銹摩擦而發出的吱吱聲。而這些聲音,正混和了這裡幾十年來的歡聲笑語。 推開大鐵門,是一個小花園。 花園內栽種了一顆芒果樹。 我們不知多少子孫在它底緑蔭下開枝散業了。
記得每當芒果成熟的時候,我們一家上下便會在二樓的陽台用掛衣叉伸向果樹,用力一扭,芒果便如雨下,而我就在樹底接著。每當吃完芒果,我還會撒泡尿向果樹施肥,祈求來年再度豐收。 如今,老樹已被圍板及雜草重重包圍,顯得垂頭喪氣,實在令人心痛。
回頭下望,在船街居高臨下,俯視四周頗有慑人之勢。 還記得在沒有超級市場的年代,要買日用品或食糧,便要光顧雜貨店,然後請他們送貨到我家。 由於船街沒有車輛直達,送貨的大叔要提著擔挑,一拐一拐的把貨物使勁地運上來,到達厚豐里時無不汗流浹背,喘著氣說:“未見官先打四十大板”。
現在的船街,人去樓空,倍覺寂靜。回想當年在這排石階上落的除了街坊鄰里之外,還有在堅尼地道聖芳濟各學校的小女生們。 每當下課的鐘聲響起,她們便會吵吵鬧鬧,蹦蹦跳跳地從石階走下去,而我就喜歡走到陽台望著她們,分享她們放學的喜悅。 隨著合和中心在八十年代落成,這種活潑的聲音就在船街消失了,因為學生們都可以從堅尼地道取道合和中心走到皇后大道東了。
船街每隔一段石階便有一個偌大的平台。這裡正是我們與鄰家的小孩們發揮創意的大舞台。有平台加上石階,想像力豐富的我們,可以想出各種各樣的遊戲:猜樓梯,跳飛機,紅綠燈,狐狸先生,甚至是中秋的燈籠晚會,或是坐在石階扮演觀眾,站在平台扮明星,上演一只幕幕鄭少秋,汪明荃的武俠劇,好不精采。 家長也特別放心讓我們在平台玩耍。一來是因為沒有車輛,小朋友也沒有膽量跑到皇后大道東,二來是船街的左鄰右里大家都認識,可以互相照應鄰家的小朋友。 媽媽忽然在屋內一聲:“開飯了!”大夥兒便各自回家去了。小朋友雖然沒有太多時間觀念,但每天下午總會不約而同地在平台出現,渡過一個又一個無牽無掛的孩子天。
沒有大人的陪同,誰也不敢下去皇后大道東。 所以除了跟小朋友玩耍之外,最喜歡的便是跟婆婆去灣仔大街市買菜。灣仔大街市有不同種類的店舖,琳瑯滿目的貨品和食物,人們熙來攘往,儼如人生百態的縮影,穿插其中絕對是一樁樂事。 下了船街,在往大街市的途中必會經過“大王廟”。 婆婆每一次經過都會向廟內合什拜拜,像是跟鄰居打招呼一樣。 人和神的距離在灣仔區似乎也特別接近! 到了大街市,其中一個最精采的節目是看那些宰雞宰豬的師傅手起刀下,乾淨俐落的刀法。在那個武俠電視劇瘋魔的年代,我真的以為他們是武林高手,懂得絕世武功。而那些宰殺鵪鶉的人更令人望而生畏。 他們面不改容, 手法熟練地把羽毛撕下的恐怖情景,真是駭人。
婆婆往街市通常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找 “話梅阿伯” 幫忙。 話梅阿伯會替客人代筆寫信返內地的親人, 或是會解讀親人寄來的家書。 他別號的由來,正是因為他在閱讀顧客的家書的時候,總愛一邊大聲朗讀,一邊含著話梅解喝。 他更會七情上面, 喜怒出形於色,聲音高低抑揚,絕對是一位出色的演說家。 奇妙的是兩個操不同廣東方言的老人家, 居然能夠你一言,我一語而互相明白。話梅阿伯對婆婆這位常客的家族關係以及家中大事更是瞭如指掌, 豈止是一個寫信人那麼簡單。 而年紀細小的我又怎會有耐性等婆婆寫信? 每當我嚷著要走, 婆婆總會哄我說:“去過灣仔郵政局寄信以後,我請你去雙喜樓旁邊的涼茶店喝甘蔗水”這語一出,我便乖乖就範了,因為一口冰凍的甘蔗水確實是最佳的回報。 雙喜樓旁邊的“華樂園”雖然沒有冷氣,也沒有特別的裝潢,但鮮味甘甜的甘蔗水,解喝潤喉,屹今都好像再難找到那種滋味了。而我與婆婆一起“闖蕩”灣仔的日子也不復返。
在搬離灣仔之際,再登上船街與厚豐里七號,湧上心頭的是對灣仔千絲萬縷的眷戀和揮之不去的回憶。 想當年盡收眼底的海港景色,如今滄海桑田,已被高樓所擋,變得面目全非。 厚豐里七號這棟舊宅已經拆卸,灣仔很多古老的東西也跌進了歷史的洪流,我的童年更是一去不還。 想到這裡,我已經走下了百多級的石階。 驀然回首,心裡感到無限的唏噓。
未拆卸之前的厚豐里七號
只餘下基石的厚豐里
從南固臺眺望合和中心
船街的石階與平台
“Wan Chai Memory” - Exhibition on Wan Chai Heritage Conservation Participatory Activities /
「灣仔人‧物‧情」 - 大眾參與灣仔古蹟保育展覽
The Exhibition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recent participatory events regarding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Wan Chai, particularly on the Wan Chai Market building. The voting survey obtained in “Wan Chai – Today – Tomorrow and After” Roadshow, the competition and awarded entries of “Wan Chai Memory – Photo & Writing Competition” and the proposals explored in the “ Conserving Wan Chai Market” Design Charrette will be displayed in the Exhibition for public viewing.
1st Runner-up 亞軍
Tam Chung Shun 譚中舜
作品題目:在厚豐里七號的日子
是次展覽會展出最近灣仔古蹟關注組舉辦的一連串灣仔古蹟( 例如灣仔街市) 保育的參與活動結果,包括 「灣仔‧今天‧明天‧之後 -
- 由你我決定!」展覽的古蹟投票調查、「灣仔人‧物‧情」攝影及寫作比賽的參賽及得獎作品,與及保育灣仔街市想創坊探討保
育另行概念,以作公眾展示。
Date of Ceremony / 開幕禮日期:15:00 / August 8 2004
Date of Exhibition / 展覽日期: August 7 - 15, 20
Venue 地點:1/F, Central Plaza, Wan Chai 灣仔中環廣場一樓
Ms. King Mary Ann Pui-wai, Wan Chai District Council 灣仔區議會金佩瑋女士
「灣仔人.物.情」開幕致詞
金佩瑋
各位來賓:
灣仔區議會很榮幸有機會與香港建築師學會,以及灣仔古蹟關注組各成員合辦今次的「灣仔人.物.情」攝影及寫作比賽。
從微觀層面來看,這次比賽讓很多灣仔街坊和在這裡工作的人,有機會在忙與盲的生活中回首,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所生活的
地方、回顧自己的過去,以及人與社區∕城市的關係。作為寫作比賽的評審之一,我可以告訴大家,當中有不少作品,雖然寫的
都是微不足道的日常瑣事,卻令人非常感動;更令我們從中看到甚麼是「社區」:社區不單止是一堆建築物、幾條街,而是人和
他們的生活,以及當中的關係。
這些作品讓我們看到,灣仔人與灣仔的關係,是互動的、有機性、有喜怒哀樂、亦有愛恨情仇。而這些複雜的、立體的關係,正
是一個社區最精彩、最令人著迷的地方。
從宏觀層面去看,這次以灣仔社區為題的比賽,充分體現了公民社會對香港的熱愛和積極參與。城市規劃與社區建設和古蹟保護
尤如唇齒相依,沒有歷史和土地就不會有感情,沒有感情就不會有關係和歸屬感,沒有關係和歸屬感就不會有社區,沒有社區就
不會有屬於我們所愛的城市。一個小小的比賽活動所反映著的,正是一個不再一樣的大時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