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校歷史

  • 明治31年(1898年)10月,於大稻埕建昌後街(原臺坂公司舊址,今貴德街)創立「臺北小學校」。

  • 明治36年(1902年),改名為「臺北第一尋常高等小學校」。

  • 大正4年(1915年),改名為「臺北第一高等小學校」。

  • 大正5年(1916年),改名為「臺北高等小學校」。

  • 大正11年(1922年),改名為「臺北市末廣高等小學校」。

  • 昭和16年(1941年),改名為「臺北市末廣國民學校」。

  • 民國35年(1946年)2月,校名更改為「臺北市城中區福星國民學校」,開辦附設幼兒園及夜間福星初級中學。

  • 民國40年(1951年),林福裕先生創立「福星國小兒童合唱團」,台灣第一個兒童合唱團。

  • 民國48年(1959年),為容納福星國小無法收納的學生,於隔壁設立中興國小。

  • 民國57年(1968年)8月,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校名更改為「臺北市城中區福星國民小學」。

  • 民國62年(1973年)9月,成立音樂資賦優異兒童教育實驗班。

  • 民國66年(1977年)3月10日,晚間中華路火災,波及福星國小,燒毀東側教室40間。

  • 民國79年(1990年)8月,臺北市行政區域調整,該校更名為「臺北市萬華區福星國民小學」。

  • 民國93年(2004年)8月,與中興國小合併,為臺北市併校的第一例。

  • 民國96年(2007年)榮獲「優質學校—資源統整」標章。

  • 民國96年(2007年)成立排球體育班。

  • 民國97年(2008年)榮獲「優質學校—校園營造」標章。

  • 民國98年(2009年)榮獲「優質學校—校園文化」標章。

  • 民國104年(2015年)8月,由陳清義校長接任。

  • 民國107年(2018年)榮獲臺北市優質學校─學校領導優質獎。

  • 民國108年(2019年)8月,陳清義校長連任。

  • 民國108年(2019年)11月,音樂班訪問日本岩手縣奧州市。

  • 民國109年(2020年)榮獲臺北市交通安全金輪獎特優。

  • 民國109年(2020年)幼兒園教學團隊獲得臺北市教學卓越優選獎。

  • 民國111年(2022年)轉型為雙語教育學校。

二、社區環境

本校創立至今已有125年之校史,位居臺北市交通樞紐地帶,地處中華路北端(原中華商場孝棟),緊鄰北門、臺北車站(臺鐵、高鐵、桃園機場捷運、捷運淡水信義線、板南線與松山新店線等六鐵共構)、中山堂、國定古蹟北門文化園區、西門町商圈鬧區、臺灣省城隍廟、新公園與總統府,是富有歷史文化的社區;鄰近機場捷運站「臺北關」出口,現在可在捷運站直接做登機Check in作業,遇距離國門最方便的地區;區內人文薈萃,與古蹟、舊街、文物資料館、博物館…等教育機構毗鄰而居,提供本校親師生豐富的本土歷史文化與國際教育教學資源。

在歷任校長卓越領導與精心擘劃過程中,完成了中興、福星兩校合併的艱難任務,過程平和順利,成為全國也是臺北市第一所併校成功的國民小學。目前本校亦在陳清義校長穩健而踏實的領導下,各方面表現蒸蒸日上,學生在臺北市國民小學學力檢測成績名列前茅,體育團隊屢獲台北市第一名,音樂團隊獲臺北市音樂比賽連續六屆第一名,並能有效發揮親師生團隊合作與向心力,營造精緻溫馨的學習環境,每年受新聞報導學校亮點十多篇,成為一所傳統與現代、學校與社區、學校空間景觀與都市造街相互結合之開放、健康、安全而且自然的多功能學校。

三、學校規模

(一)班級數

1.普通班 26

2.特殊班(藝術才能音樂班) 4

3.資源班 2

(二)學生數

352 人,女 334人,總計 686 人。

(三)人員編制

1.教師編制人數(含校長): 共 74 人,本學年聘用長期代課教師共 3 人。

2.專任職員總數共 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