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ve Geodetic Arc(斯特魯維測地弧)是一個橫跨十個國家的地理測量網,始建於1816年,完工於1855年,由俄國天文學家弗里德里希·格奧爾格·威廉·馮·斯特魯維(Friedrich Georg Wilhelm von Struve)發起。這一測量系統的目的是通過精確的三角測量來確定地球的形狀與大小,特別是地球的橢圓率,這是由於地球自轉造成的地球赤道半徑和兩極半徑的差異。
Struve Geodetic Arc全長約2820公里,從挪威的哈默菲斯特(Hammerfest)延伸至烏克蘭的黑海沿岸,是首個通過實地測量確認地球形狀的項目。它的建立標誌著科學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促成了對地球基本結構的深入了解,並為後來的地球物理學與地圖學研究奠定了基礎。該測量弧由258個主測量點組成,覆蓋了包括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摩爾多瓦和烏克蘭在內的多個國家。
斯特魯維和他的團隊們藉由三角測量法,建立了一個由一系列三角形連接的點網絡,利用已知的基準點推導出其他點之間的距離和位置。這項工程不僅是科學技術上的成就,還促進了國際間的合作,許多國家為這一項目貢獻了資源與技術。
2005年,Struve Geodetic Arc的34個重要測量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彰顯了其作為國際科學合作與創新典範的重要歷史地位。這一測地弧不僅體現了19世紀科學家們的智慧和毅力,也為現代地理信息系統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位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東南方15km(54.634°N, 25.429°E)與北方35km(54.931°N, 25.317°E),這兩個位置分別各有一座保留至今的測量點遺址,當然也是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是相對容易抵達參訪的地點。
參觀拍攝時間:2024/7、2024/8
第一個測量地點:位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東南方15km(54.634°N, 25.429°E),WIKI上面所寫的地點資料為:"Beresnäki" (Paliepiukai) in Nemėžis (54°38′04″N 25°25′45″E)。這天的天氣在抵達後開始狂風和下雨,回到營地後的隔天是附近幾個國家歷年來雨下最大的時候。
Struve geodetic arc 觀測點說明
第二個測量地點:位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北方35km(54.931°N, 25.317°E),WIKI上面所寫的地點資料為:"Meschkanzi" (Meškonys) in Nemenčinė (54°55′51″N 25°19′00″E)。這天的天氣比較好,前往這個地點後,還可以再稍微往南就可以抵達歐洲地理中心碑。
歐洲地理中心
1989年,法國國家地理研究所科學家Jean-George Affholder重新估算了歐洲大陸的邊界後,確定歐洲地理中心位於54°54′24″北緯25°19′12″E。計算該點的方法是歐洲幾何圖形的重心法。該點位於立陶宛的吉里哈村附近。 2004 年,雕塑家Gediminas Jokūbonis 在該地點豎立了一座紀念碑,由一根白色花崗岩柱組成,頂部有星星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