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領域教學中,教師以「實驗探究」為核心規劃課程與教學,以「閱讀素養」為輔,依據教材文本,引導學生分析資料、摘要重點、歸納訊息、紀錄實驗發現,藉此扎根孩子科學探究的能力,進而鼓勵孩子從日常發現問題進行專題探究。在三年級「校園的植物」的主題中,運用預測、四層次提問、實地走讀;在四年級「永續能源」課程中,融入資訊素養中的網路搜尋能力;在五年級「動物大觀園」課程中,融入多元文本比較以及分類、摘要策略;在六年級「海洋生態」的課程中,融入時事新聞,期望孩子能藉由學習形塑自我觀點。因此,本校近年全縣科展送件達15件作品以上,學生在主動發現問題和問題探究的積極性大幅提升,校園科普探究的風氣盛行。
以三年級「校園的植物」的主題為例,教師統整教科書中的單元內容與校園現有植物,透過簡報引起學生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思考校園中有哪些植物,各分部在什麼地方?再透過多元文本閱讀與實地踏查,透過直接提取、推論分析、詮釋整合、比較評估的四層次提問加深學生對文本知識的理解,最後能帶領學生實地進行校園植物的走查與紀錄,整理、歸納分析校園植物的種類、特徵與分布。
運用閱讀策略進行文本摘要與分析
運用閱讀策略進行文本摘要與分析
學生運用平板中APP進行校園植物辨識
學生分析歸納校園中所發現的植物
學生運用平板中APP進行校園植物辨識
學生運用平板中APP進行校園植物辨識
學生製作校園植物解說牌與QRcode
學生製作校園植物解說牌與QRcode
其他自然科學領域探究成果與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