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学习用概念图来梳理知识
如何建构一幅概念图
1.认定中心主题:
中心主题是焦点问题、知识和概念。围绕这个中心主题,找出10到20个与中心主题相关的概念,并列出来。老师建议你把每个概念写在一张纸卡上,便于你对所有的概念进行排列。记住,每张卡片只写一个概念(2-3个字)。
2.将列出来的概念排序:
由最笼统、最富涵盖性和抽象的概念放置在最高位置。学员偶尔会在拣选最高层概念时遇上困难,反思中心主题的引导方向可以帮助为概念排序。这个过程可能会使学员需要重新思考、修正或重改概念图的中心主题。
3.将其余的概念一层一层的排放在列表上。
4.开始制作概念图:由最笼统、最富涵盖性和抽象的概念放置在概念图的最高位置。在最高层的位置通常只会有两至三个涵盖性的概念。
5.随后将往下的二、三、四层的「子概念」(sub-concepts)放置在概念图上。留意不要让每个概念带有多于四个子概念。若发现任何概念同时带有六至八个子概念时,可以将这些概念重新排序,找出一些较有涵盖性和较仔细的概念并建立起上下层的关係来。
6.将概念用画线连上。在连线上写上合适的连结字(linking words)。连结字必须清晰表达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可成为简单、有效的句式(proposition)。由连结制造意义。当同学将大量的概念进行连结并形成层次,可以看到对应某一知识、命题、中心主题的意义架构。
7.重新整理概念图的结构。这包括为概念图进行概念的加减或改变上下层关系等。同学们可能需要进行数次的整理,而也是这些整理的过程为学员带来新的启示和有意义性的学习。
8.为配置在不同分支的概念寻找有意义的“横向连结”(cross-links)并在线上用连结字写上关系。横向连结能有效地帮助同学在某知识范畴内看到新的关系和带来创意的工具。
9.仔细、具体的例子可以用简图或代表符号附在概念上。
10.知识或问题的表达不只一种形式:对应同一系列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结构的概念图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