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龙文华语
主页
可持续城市与社区
中三议论文:思辨的力量
习惯成自然
学然后知不足
议论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语法基础知识与病句修改
成分残缺
成分多余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病句修改专题讲座
中三微型小说
我把贵妃给了日本人
礼物
中三华文之美(诗歌)
流行歌词
《诗经》之《蒹葭》
《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
唐诗宋词元曲
七绝《夜雨寄北》
五律《春夜喜雨》
宋词《明月几时有》
元曲《天净沙·秋思》
现代诗《乡愁》
梁文福《回声》
中三高级华文课程
导入单元
中二文化课
第一讲 中国历史概况
第二讲 中国地理概况
第三讲 三大宗教
第四讲 水墨画
第五讲 杰出女性
第六讲 新加坡本土文化
Sec 2 HCL 说明文单元
狼鹿效应
环保产品
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阳光机场
植物也会窃窃私语吗
华文学习相关的应用程序APP
Sec 2 HCL 议论文单元
议论文:人生是一种储蓄
谈交友
远亲不如近邻
社会话题
共用脚车
写作指导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怎样写好一篇记叙文
写人记叙文范文
写事记叙文范文
“投诉”类公务电邮
龙文华语
主页
可持续城市与社区
中三议论文:思辨的力量
习惯成自然
学然后知不足
议论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语法基础知识与病句修改
成分残缺
成分多余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病句修改专题讲座
中三微型小说
我把贵妃给了日本人
礼物
中三华文之美(诗歌)
流行歌词
《诗经》之《蒹葭》
《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
唐诗宋词元曲
七绝《夜雨寄北》
五律《春夜喜雨》
宋词《明月几时有》
元曲《天净沙·秋思》
现代诗《乡愁》
梁文福《回声》
中三高级华文课程
导入单元
中二文化课
第一讲 中国历史概况
第二讲 中国地理概况
第三讲 三大宗教
第四讲 水墨画
第五讲 杰出女性
第六讲 新加坡本土文化
Sec 2 HCL 说明文单元
狼鹿效应
环保产品
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阳光机场
植物也会窃窃私语吗
华文学习相关的应用程序APP
Sec 2 HCL 议论文单元
议论文:人生是一种储蓄
谈交友
远亲不如近邻
社会话题
共用脚车
写作指导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怎样写好一篇记叙文
写人记叙文范文
写事记叙文范文
“投诉”类公务电邮
More
主页
可持续城市与社区
中三议论文:思辨的力量
习惯成自然
学然后知不足
议论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语法基础知识与病句修改
成分残缺
成分多余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病句修改专题讲座
中三微型小说
我把贵妃给了日本人
礼物
中三华文之美(诗歌)
流行歌词
《诗经》之《蒹葭》
《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
唐诗宋词元曲
七绝《夜雨寄北》
五律《春夜喜雨》
宋词《明月几时有》
元曲《天净沙·秋思》
现代诗《乡愁》
梁文福《回声》
中三高级华文课程
导入单元
中二文化课
第一讲 中国历史概况
第二讲 中国地理概况
第三讲 三大宗教
第四讲 水墨画
第五讲 杰出女性
第六讲 新加坡本土文化
Sec 2 HCL 说明文单元
狼鹿效应
环保产品
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阳光机场
植物也会窃窃私语吗
华文学习相关的应用程序APP
Sec 2 HCL 议论文单元
议论文:人生是一种储蓄
谈交友
远亲不如近邻
社会话题
共用脚车
写作指导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怎样写好一篇记叙文
写人记叙文范文
写事记叙文范文
“投诉”类公务电邮
五律
《春夜喜雨》
一 什么是律诗
律诗是唐代及以后流行的一种诗歌体裁,格律严格,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一行有五个字,七言律诗一行则有七个字,按篇幅长短,可分为一般的“律诗”和“排律”(或称“长律”)。 第二,四,六,八句须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三,五,七句不可押韵。
二 五律《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⑴,
当春乃发生⑵。
随风潜入夜⑶,
润物细无声⑷。
野径云俱黑(hè)⑸,
江船火独明⑹。
晓看红湿处⑺,
花重锦官城⑻。
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译文】
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
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
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三 作品赏析
诗歌一开头(首联)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这里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的确,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是多么“好”。
第二联(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称赞春雨霏霏、悄无声息的特点,而且表现了它无私的品质。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这两句也是名句,比喻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和风细雨的教诲。“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此时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市南)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雨的及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后面六句集中写了“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思考与讨论】
1 诗人杜甫为什么要写诗称赞这场春雨?请结合诗句来分析。
2 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什么感官来描写春雨?
3 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诗中那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4 试比较《夜雨寄北》和《春夜喜雨》的主题和描写的内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 认识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