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青年獎
2024 Outstanding Young Award
2024 Outstanding Young Award
蘇莉凱同學修習學程7門課程,展現優異學習成果,並積極參與學程事務,包括作品製作、學生分享及交流活動。她以扎實的實力與熱忱,充分展現跨領域學習與實踐的價值。
來自電機系的劉若英,熱衷結合科技與人文創意,曾於北區青年饗宴獲得肯定、並籌辦全國通識教育年會,具有亮眼表現。
呂靜怡同學運用數位互動與AIGC技術,結合地方文史創作具文化價值的作品。她於競賽獲獎,並擔任品牌設計代表,展現創新能力與對傳統文化的卓越詮釋。
李宇婕同學結合數位技術與人文精神,於轉播、品牌提案與活動設計中展現創新與實務能力,作品具產業價值,成功應用實務並開拓更寬廣的職涯道路。
先毅同學雖就讀於心理系,但對數位科技極感興趣且能迅速掌握,除完成學分學程外也繼續深造鑽研數位人文學。
嘉豪同學極富研究潛力且善於吸收新知,更能結合數位與人文發揮高度創意,其獲獎紀錄即為具體推薦理由。
林羿希同學在數位行銷與設計領域展現卓越潛力,結合理論與實踐,並善用數位工具推廣文化與創意。
陳亞婕同學於數位行銷與設計領域展現卓越才能,曾榮獲多項國際與全國大獎,結合創意與科技展現創新思維。
蔡同學自大二起擔任學生服務團隊隊長,主導士林社區及高中端資訊教育活動,並擔任講師角色,展現卓越領導力與服務熱忱,實為優秀青年代表。
楊同學不僅在修課表現上優異,且自大二即加入我因本計畫所成立的學生服務團隊,她以卓越的能力與責任感成為主要成員,並展現優秀的專業素養及服務熱忱,實屬本計畫優秀的青年代表。
作為課堂助教,協助創意作文教學,有效整合數位資源,激發學生的創意與思考,提升寫作能力,成效卓越。
潘少軒同學結合台灣民俗與資工專業,做出了一款玩家需要小心看到「髒東西」,同時向土地公廟祈禱的遊戲。
樺霖同學結合音樂與數位科技,探討數位時代的社會議題,對數位性別暴力及現代科技倫理進行深刻反思。作品展現出藝術與科技融合的創意,是一位極具潛力與洞察力的優秀青年學者。
對於AI相關議題,怡儒不僅保持開放的探索態度,也善用科技與社會的思辨能力,這也正是人機協作的最好說明。
袁承揚精通扯鈴,屢獲殊榮,長期與臺灣舞鈴劇場合作。持教師資格,致力偏鄉藝術教育,融合數位人文實踐社會責任,展現人文關懷與創新精神。
張允羿學業表現優異,與組員運用 WEKA 建立台灣選舉勝選預測模型,揭示政黨背景外勝選要素,為政黨策略、政策選擇及候選人培訓提供具體價值洞見。
該生用創新與科技詮釋媒體素養,讓知識深入生活。並以專題、課程、互動體驗並行,提升大眾媒體識讀力,實現智慧判讀與永續傳播的願景。
該生運用數位退火演算法結合量子計算,創新測驗組卷系統,提升個性化學習成效,不僅激發學習興趣,更著眼於學生綜合素質和批判思維的培養,展現出卓越的創新與實踐能力。
課堂態度認真積極,也具良好跨域整合、規劃能力以及人際溝通能力,並於課外時間積極參與校內多樣AI相關工作坊及論壇,個人作品豐富,展現優秀領導力、盡責及願意接受挑戰的特質。
羅千茵同學為中文系學生,因為對於博物館有濃厚興趣,選修博物館學程及多門新媒體課程,對於理論與實作都有強烈的熱愛,尤其在實作方面,能見她對於策展及專案皆有相當的創意與美感。是一位優秀的、傑出的,值得鼓勵的學生。
黃銘聖同學展現了傑出的學術潛力與創新能力,透過參與AI競賽、開發聊天機器人、以及設計英文寫作自動評估系統,充分展現數位人文領域的專業技能與跨領域應用能力,對教育與科技的結合產生深遠的影響。
劉曉竹同學展現了出色的創新能力,將數位技術與人文巧妙結合,開發音樂管理及文案優化系統,並於AI競賽中展現了數位人文在促進醫療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的實際價值和創新貢獻,充分體現跨領域專業素養與實踐應用價值。
影片使用簡潔易懂的架構,內容完整應用上課所學的元素,並列舉失業率、物價、交通、福利政策等多個面向,搭配地圖和數據結合表等視覺元素,讓觀眾更容易理解臺中的人口變化趨勢和原因。
同學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認真投入,表現優異。作品深具人文關懷的視角,將數位科技與人文精神完美結合。
推薦曾昇富同學為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優秀青年學者,他積極參與課程與社區工作坊,展現卓越學習成果,並成功發表於國際學術研討會,為本計畫及三義圖書館、社區合作帶來顯著成果,目前並完成本計畫的微學程學分課程。
推薦李崇甫同學為數位人文創新人才培育計畫優秀青年學者,他運用數位技術結合人文關懷,推動客庄產業數位轉型與旅遊潛力挖掘,成功發表於國際研討會,參與卓蘭雙連國小文化共學工作坊,並完成微學程課程,成果卓著。
張芝毓同學運用AI工具進行繪本與動畫創作,如《小企鵝Lucky尋親記》和《月亮先生》,將古典文學的寓意與現代科技結合,啟發讀者學習與實踐「包容」的人文價值。此外,她參與AI視覺創作競賽,結合海洋保育與原住民文化,表現出對社會議題的關懷,並展現自身積極進取的企圖心。
湘怡個性活潑外向、充滿想法,積極涉獵人文、社會議題,也熱衷運用數位工具解決問題,是課程不可或缺的小幫手與好學生。
蔡旻蓁同學個性沉穩,態度認真,具優異學術表現與領導力。她擔任課程助理與參與產學合作專案,展現溝通與執行能力,深獲師生與業主肯定,並在競賽中多次獲獎,實力與潛力兼備,特此推薦
林映慈同學在「虛擬主播入門」課程中展現出卓越的創意與實踐力。映慈運用生成式AI於廣播節目產製,提升效率與品質,並進一步結合AI動捕技術,成功完成虛擬主播形象製作與影片錄製,展現數位人文領域的高度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