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數位人文

What is Digital Humanities 

科技是遠行的翅膀

人文是靈魂的故鄉

An Overview of Digital Humanities

ft. 施如齡

National Education Radio 

Education Talk, Digital Humanities

主持人:李大華

受訪者:施如齡

科技支撐人文的五個功能:

(1)   用科技典藏人文。這部分也是過去做過比較多的形式;尤其是數位典藏,對於人類歷史、宗教、哲學或藝術文本與作品進行圖文音像的2D3D的紀錄與儲存,予以保存、珍藏、傳承。未來教學教材、各種講演影音資料或能如藝術般的被典藏。

(2)   用科技呈現人文。傳統藝術品、文學、祖譜、歷史傳說內容、地理人文資料,甚至是音樂、舞蹈、音像,都需實體接觸才能觸發。有了數位科技,透過光雕投射、全像投影、互動地圖查詢、AR/VR/MR、遊戲與播客等呈現,提供人們遠距、隨處可得的與實物實境互動,擴增了對於人文的經驗與感受。

(3)   用科技分析人文。例如使用大數據或既有的資料庫分析經典或文學,透過內容資料的分析,使人類對於歷史與文本的認識能夠更為厚實與深入,理解更多層面的意義,突破人為局部或片段探討未能析理的部分。此部分運用雲端資料庫、大數據資料探勘、視覺化資料分析,強化人類對於人文本質的認識。甚至可以使用生理資訊的取得,包括眼動、腦波等等,開展數位人文的詮釋角度,創新數位人文的研究方法,透徹人類與人文接觸時的狀態,理解人文對於人類現在或未來的影響。

(4)   用科技促進人文流通。藝術領域以飛快的進度以區塊鏈、NFT、虛擬貨幣的方式進行流通與收藏,更多數位人文創作應能借鏡並發展。

(5)   科技與人文融匯後的創新。數位科技與人文社會的有機結合,能夠產生技術性與生態性的變革;舉凡數位科技於歷史、哲學、文學、藝術、語言學、考古學、音樂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化研究等領域之結合、融入、應用的創新想法與作法,例如數位遊戲、數位展演、數位出版、物聯網與資通訊技術或媒體結合等等;這樣的變化有無限的可能性,結果也未能預期。

人文人工智慧(HAI)的五個目標:

以人文視角出發,在生硬的科技導入的現實面底下,強化對於人的關懷與重視,理解社會需求與創新目標。數位科技的存在,應做為人文的支桿。它的發展不應單純追求技術本身的進步,忽略潛在問題、負面影響或相關因素;相對的,科技應為人所用,提供並支持「人」的存在,使其具備正面的意義。以功能性而言,數位科技的應用關注「人」的五大需求

(1)   維護「人」的基本安全與權利人類個體的最基本需求為生理健康與安全,同時保障其合法的權利和自由。這涉及提供良好的食物、清潔的水源和適當的醫療照顧,以確保個體身體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智慧健康照護系統,使得視訊診斷、生理訊號監測、醫療培訓與服務實現,能夠更快速與便捷的於照護人的身心健康,亦能支援在遠距離的活動與效率。同時,保障每個人在社會中享有平等的權利,包括言論自由、隱私權、受教育權等,以確保個體在社會中能夠有尊嚴地生活並追求其潛在的發展。這種維護不僅僅關乎個體,更體現了一個社會對於每個成員的尊重和照顧。再者,隨著數位科技進展,個人資訊在線上的流通變得更加頻繁。網路駭客、惡意軟體、詐騙盜竊等,各種不當行為增加。而加密技術與身分認證等功能,成為保護個人資訊隱私的最佳防線,個人敏感資訊能更安全的在數位空間中存儲,不被非法取用。監控偵測系統與機器演算能力有助於追蹤犯罪活動,透過即時數據分析與模型預測,提高社會公共安全。進而牽涉個體尊嚴、工作與言論等基本權益,促進社會包容、教育與醫療平等,防範權力濫用,促進自我實現與生活品質提升

(2)   提升「人」的生活便利與效率數位科技已經成就智慧居家與智慧城市的形成,能供人們更便捷而高效的生活。智慧家電的開發節省家務工作份量與提升舒適度。智慧交通能優化交通流量並提高道路使用效率。網路購物、科技物流,讓物資傳遞更為迅速。再者,高速網路與各種偵測與管理機制,除了讓大眾資訊通達,也讓遠距工作與學習,使人們在不同地點參與課程、召開會議有更大的靈活度與自主性

(3)   增強「人」的人際連結與參與數位科技與行動載具提供了個人通訊、數位記錄、資訊傳遞等功能,強化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與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社群網站與自媒體等縮短人與人的距離,輕鬆地與親友、同事、全球社群更容易的分享、合作、交流。透過協作平臺,能在不同時區、地點協同共作。透過社區網絡,建立線上社區,讓人們在特定興趣、行業或地區形成緊密的群體,促進分享與合作,並可參加線上活動、儀式、集會,提供活動參與的靈活性

(4)   解決「人」的社會問題與衝突透過大數據分析,能夠深入的理解社會問題的根本原因,提出有效解決方案。例如疾病監測與醫療資源分配等技術,提高公共健康水準。而應用感測技術、無人機、衛星監測,則可以提供即時環境數據,監控空氣、水質、森林覆蓋率等,配合氣候變化等數據,制定因應環境變遷的政策。社交媒體憑藉著即時的訊息流通,提供社會組織多入口的平臺,能喚起與凝聚公共意識,有助於推動社會變革,提高公眾參與效率

(5)   豐富「人」的存在意義與價值人類的文化文明富含豐碩的記憶,是過去的知識積累;文化代表了身份認同,通過語言、宗教、與習俗,凝聚共同意識。文物是文化的載體,代表集體意識的結晶。文物不僅是靜態物品,更是社會、文化、教育的綜合體,具有廣泛的價值與意義。使用數位科技典藏文物扮演了歷史與文化傳承的角色,透過典藏,人們能夠感受到特定時期的生活方式、藝術風格、技術成就等,有助於延續人類傳統、思想與成就。人類的哲思、文化價值觀與道德觀的傳承,成為行為的指南與社會規範,以共同道德體系推動社會穩定與發展。現在,數位科技進而為人們帶來簡易而快速的創作環境,讓人們可以透過文字與圖像的快速與自由生成文學、藝術、音樂等,表達與分享個人內在思想與想像。各種多媒體的呈現提供閱聽人更豐富、深入的體驗,包括教育、文化、旅行,傳承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拓展人們對世界的理解

人文引領科技發展人文價值典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