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遣社:台中中興社
姓名:溫諾涵
關於AI機器人索菲婭
香港東網10月27日報導,人工智慧(AI)機器人日益普遍,中東國家沙烏地阿拉伯給一名「女性」AI機器人授予公民身份,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國籍的機器人 。
沙特政府25日在利雅得舉行的「未來投資計劃」大會上,向香港公司的AI機器人索菲婭(Sophia)頒授公民身份。暫時未知索菲婭享有的權利是否與沙特一般公民相同,還是政府會特別為像「她」一樣的機器人另設一套公民權利系統。
索菲婭在大會上受訪時有問必答,她首先向觀眾示範各種面部情緒表現,並說:「我要與人類一起生活和工作,就需要流露明白人類的表情,這樣才可以獲得人類信任。」當被問及機械人是否有自我意識時,索菲婭頓時哲學家「上身」,反問:「你又怎麼知道你自己是人類?」不過她之後也解答說,會盡量發揮自己的AI智能,協助人類力臻更美好生活。
另外被問到AI機器人是否會取代人類時,索菲婭不失幽默說:「你讀得太多馬斯克(Elon Musk)有關AI的警告和看得太多好萊塢電影了。」不過她還安撫觀眾說「別擔心,只要你們對我好,我就會對你們好。」
索菲亞於2015年4月19日被激活。她以女演員奧黛麗·赫本為模型,與以前的各種型號機器人相比,她更具與人類相似外觀和行為方式。據製造商大衛·漢森介紹,索菲亞具有人工智慧、視覺數據處理和面部識別功能。索菲亞還可以模仿人類的手勢和面部表情,並能夠回答某些問題,並就預定的主題(如天氣)進行簡單的會話交流。索菲亞使用來自Alphabet公司的語音識別技術,以此使她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智能化。 AI程序分析會話並提取數據,使索菲亞能夠在將來改善響應。
根據漢森的設計,索菲亞適合於作為養老院老人的伴侶,或幫助大型活動、公園中的人群。他希望索菲亞最終能夠與其他人交流,以此獲得社交技能。
以下為AI機器人索菲亞與記者的談話內容
為甚麼會接觸到這樣的議題
其實我很早之前就有在關心機器人的發展了,但是因為課業的關係,也沒有太大的心思放在機器人身上。但是直到有一天,我們學校的國際視野課程講到了這門議題-人工智慧機器人,我們談論到了機器人的思想、以後的工作與機器人有甚麼關係、機器人的出現在人類的生活上有甚麼優點、缺點,頓時我才發現、原來機器人與我們的未來息息相關。
心得感想
機器人與人類不只外觀相似,甚至比人類更聰明、更優秀,再加上沒有生老病死的憂慮。因此使得機器人被大量製造。在數量上造成優勢的機器人,影響了許多人類的生存地位,這也讓機器人與人類的關係產生許多磨擦。
在第一次聽到AI人工機器人索菲亞成為沙烏地阿拉伯公民的時候,我非常的驚訝,因為是第一次聽到機器人也可以享有公民國籍的特權,這不禁讓我認真地思考-機器人在未來上真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嗎?
首先,機器人不會感到疲累,也不會有罷工、抗議的行為,雖然機器人的研發已持續許久,但靠機器人大量取代人力的例子卻在近年才一一出現。很大的一個原因是: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在這幾年的發展下,勞力不再便宜,生產成本快速飆漲。但是其他勞力密集國家如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地的基礎建設與人口素質,與中國卻還存在著或大或小的差距,生產方式無法順利複製及銜接。
因為有著這樣的摩擦,使得生產廠商無法繼續循著雁行理論,再度將廠房移到更有成本優勢的地方,進行技術轉移。所以商人將頭腦動到機器人上,希望機器人能夠維持低成本的生產,繼續創造高利潤。
或許我們無法做到像機器手臂那樣精準,無法在極短的數秒內完成龐大資料的檢索;可是如果我們停下腳步認真思考思考,會察覺到這些使機器運行的程式都是人類寫出來的,要讓機器做哪些事都由人類所設計和規劃的。甚至是剛剛提到的機器手臂;它們精準,但它們卻無法針對每個物件的個別瑕疵,做細部的修改與調整,但人類卻可以。
人類之所以獨特,正是因為我們是靠頭腦過生活,而不是靠程式。我們有自己的思維、創意、想法、美感存在。在人與人的互動之下,這些特點將互相交織,成為更複雜綿密的網絡。人類可以互相溝通討論、知道可以選出領導人來帶領團隊、看見突發狀況可以隨機應變緊急處理,這些正是人類最寶貴的資產。
也許在未來的世界裡,機器人來代替人類服務人類可能會成為一件真的事情,但是只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遙遠,因為就算他的能力多麼的強,長得多麼像人類,但是唯一不能改變的就是人類的情感,也許機器人能幫我們很多忙,但是,他卻不會懂得如何去愛人,也不會用真正的感情去對待別人,我想,這還是機器人唯一無法超越人類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