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寧博士(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一級講師)
先後獲得語文教育榮譽學士、中國語言及文學文學碩士、學校諮商與輔導文學碩士和教育博士。研究範疇包括中國語文教學、中國歷史教學、情意教學、輔導學、正向心理學等,曾在書籍、研討會、講座、報章、教師培訓分享研究成果,著有專書〈《西遊記》教學提升學生正向心理成效〉,發表論文包括〈中國歷史科品德情意教學:以歷史人物為中心〉、〈體驗式學習 — 初中景物文化描寫單元寫作教學設計〉、〈香港初小語文教學結合動漫元素的教學設計〉等。另著有繪本《我們來自心臨村》、《煩惱獅與魔法兔》、《煩惱獅與螃蟹先生》,設計及策劃桌上遊戲《勇闖迷霧森林》。
李貴生博士(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哲學博士,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和通識教育部,現任香港教育學院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興趣為文學批評理論、傳統學術文化和漢語思維教學等,著有專書《傳統的終結─清代揚州學派文論研究》、《靈化無窮─中國神話解讀》;另有《錢鍾書與洛夫喬伊─兼論錢著引文的特色》、《經學的揚棄─王國維與中國現代學術》等論文二十多篇,發表於兩岸三地著名的學術期刊中。除了學術專書外,李博士近年亦作出多項嘗試,包括撰寫教科書及中文通俗讀物。
林丹博士(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副系主任[研究] / 副教授)
馮志弘博士(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署理系主任 / 副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署理系主任及副教授,曾任職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要研究範疇:唐宋文學及思想、中國文化與宗教。著有《北宋古文運動的形成》、《基督宗教與中國:歷史.哲學篇》、《本地生活寫作:記憶與信仰——口述歷史、民族誌教學》(二人合著)等;主持計劃包括:「賽馬會與「文」同樂學習計劃: 探討「初小學童結合『實體教材』與『多媒體教材』學習中國語文,並由此帶動認識中華文化和培養品德情意」學習模式的發展歷程,其可行性和成效」、「2022/23學年全港初中中國歷史文化問答比賽 」「賽馬會「看動畫.讀名篇.識古文」學習計劃 」等。
謝家浩博士(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兼任副教授、縱橫資訊文化創新中心總監)
多年來從事中國語言文學研究及師資培訓工作,教授語文教學與資訊科技素養等科目,教研興趣包括資訊科技、多媒體、網路文學、古典文學、教學法。著作及編著包括《國際漢語教材設計與遠程電子教學》、《啟思語文新天地》(教師用書)(第一至第六冊)、《優化語文學習的評估:多角度思考》、《初中文學教學理論與實踐》、《小學文學教學理論與實踐》、 《新世紀語文和文學教學的思考》、《高中文學教學理論與實踐》等。與團隊創作了「縱橫識字」手機應用程序,由識別筆劃、筆順、部首、讀音等為起點,帶領學生進入中國語文的浩瀚天地。
曾憲霖先生(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研究助理)
獲得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文化碩士及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榮譽)文學士。曾參與「2022-23學年全港初中中國歷史文化問答比賽」、「提升教學法知識:以虛擬實境教授中國歷史促進學生正向心理」、「桌上遊戲《勇闖迷霧森林》」、「繪本 X 短片分享: 共建正向生活態度比賽」等計劃。
漢:張騫絲綢之路上的艱辛
朱肖佳慕(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黃振凌(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居宇萌(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楊家燕(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漢:韓信「背水一戰」
韋凱銘(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梁珀浩(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楊 隽(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三國:諸葛亮(一)諸葛亮的生平
蕭詠廉(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梁鎮顯(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陳煥賢(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馮梓杰(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三國:諸葛亮(二)忠臣諸葛亮
林佩瑜(中文研究文學碩士(語文教育)課程)
吳 其(中文研究文學碩士(語文教育)課程)
鍾馥蔓(中文研究文學碩士(語文教育)課程)
唐:唐太宗生活小片段
吳焯昆(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馮穎翹(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蕭嘉盈(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余𩓙桐(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明:朱元璋的崛起
鍾珊珊(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洪雅琳(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石 煒(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李雪瑤(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清:民族英雄林則除
洪銘財(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冼兆康(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周昭宏(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
陳湘姸(中國歷史教育榮譽學士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