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育
用心培育。成就教育
第118期 VOL.118 (Publicated at 2024.06)
第118期 VOL.118 (Publicated at 2024.06)
Highlights
【精選TOP1】同理學生 當孩子終身的老師-詹鴻霖學務長談清華師培教育
採訪/謝傳崇(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學務長鼓勵師資生當孩子終身的老師
悶熱潮濕的四月天午時,本期季刊專訪人物---詹鴻霖學務長,大步流星、精神抖擻地踏入南大校區師培中心辦公室,相襯著穩如泰山的氣魄與體格,臉上掛著的是親切和藹的笑容,身兼成千上萬清大學子照顧大任的學務長,一開口即自謙對於教育議題並不是專業,然而接下來的訪談卻讓我們收穫滿滿!
首先學務長分享了他個人學習最佳化的祕訣,那就是「提前預習」!學務長過去求學時,總在開學前一個寒暑假已預習好整個學習課程,因此在上課期間即能針對自已需要加強理解之處認真聽講,把握機會即時發問,並發揮今日事今日畢的精神,立即複習當日所學,因此在距離考試尚有一段時間就徹底融會貫通,在考試前僅需簡單再次重點複習,藉此建立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學習成效。學務長還透露一個可愛的小撇步,就是「不要給自己訂太高的目標」!這可不是教我們要躺平,而是在重複練習中認識自己的程度與能力,訂定自己做得到的目標,在目標達成同時獲取信心,行有餘力就更進一步增加學習進度。
例如,把當日需要完成的進度有效率地在九點前完成,心情輕鬆並感覺還有很多餘裕時間,往往能繼續增加更多進度,這種「賺到」的進度是一種加乘效果,學起來沒有壓力又開心。與其訂個遙不可及的目標讀到天荒地老而焦慮沮喪,不如好好運用「提前預習」+「適當的目標」讓自己讀得踏實、學得快樂!談起來似乎簡單,但其中蘊含著強大的時間管理技巧與認識自己的功夫,這是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來精進自己的讀書策略,若學會了,就能讀得開心又有效率。
接著學務長談到了他身為科學人對於教育的看法。他提到就讀成功大學時期的師長「賴明德教授」,那是一位願意犧牲睡眠與付出時間跟學生徹夜談心的好老師。賴教授從他大學時期一路陪伴到研究所、出國念書、回國任教,一路以來處處關懷提攜,給予很多求學就業上的建議,甚至在學術研究上持續的扶持與指導。「師徒制」是科學界常見的教育方式,「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不只是學業上的啟發,也是一輩子亦師亦友的陪伴,學務長認為「同理心」很重要,當學生終生的老師,是身為老師的最佳典範。相較現行國中小的教育方式,比較是單向一對多的知識傳授,較難有深度對談或是個別啟發的空間,學務長期許師資生未來成為老師,能多同理學生,不只是知識的傳授,也能在人格養成、創造啟發上帶領學生走更遠的路。因此話題,師培中心主任也提到或許未來清大可以成立實驗高中,以實驗教育與師徒制的方式培育人才,讓大學端教授帶領高中生參與專題實驗,一路引領到大學端,或能培育更優秀且一脈相傳的學生。
談到相較於其他師範型大學,學務長認為清大師培的特色在於清大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很強的理工學院、電機學院、生醫學院等科技學群,學務長鼓勵師資生可以參與上述學院的基礎課程,跨領域加強科學教育的背景。現行許多國小教師是文科生,著重閱讀能力,雖然語文能力也很重要,但科學探究與創新實驗的能力就較為薄弱,清大師資生可以善用資源加深加廣科學教育能力,特別是未來要當國小老師的師資生,既能因此凸顯自己的實力與特色,有利於教師甄試上榜,在未來教學上又能從小紮根科普教育,提升整體台灣學生創新發展能力與科學研究的動力。科學與教育是稜鏡的兩面,適當角度的結合能在光源下產生各種美妙的色彩,這就是跨領域的魅力,清大的師資生應充分把握學校多元學習的資源,打造自己專屬的魅力色彩,凸顯出自己的個人價值,讓清大師培生成為老師中的老師,NTHU No. 1
【精選TOP2】深耕本土·跨足國際·教育地球村·學習新幹線
清大師培中心112學年度寒假課輔、海外見(實)習、國際史懷哲聯合成果展
文/師培中心實習輔導組
台日文化交流:與卡哇伊日本小學生互動
有趣豐富的地方創生-魚食文化課程
與日本高校生學習海釣技巧
👍清華大學優秀師資生們在國內外課輔、見習、實習各項課程及活動中,處處展現了精彩亮麗的成果,揮灑青春與熱情,在跨足國際的學習中,感受不同文化的衝擊,磨練自己的國際視野,將自己打造為更具競爭力的未來領袖!那麼有哪些精實多元的課程活動呢?包括了桃竹苗偏鄉愛心課輔、多采多姿的美國小教STEAM與幼教教學實習、泰國清邁史懷哲課輔、多元文化新加坡幼教實習、最夯旅遊勝地之日本見習及充滿東南亞文化色彩的印尼、越南教育實習!這麼豐富的歷程當然不能藏私,就在113年3月8日,一年一度的聯合成果展在南大校區推廣教育大樓講堂乙及外部走廊展開,包括了靜態海報展及動態報告展,包括了事前的布置、當日的活動主持及報告,都由學生們各司其職合作完成,讓我們一起來回顧精彩照片,並聽聽當日兩位優秀的主持同學精采的心得分享!
劉家妤/華文文學研究所學生(實習單位: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越南胡志明台灣學校)
莊哲瑜/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學生(實習單位:國立清華大學附設實驗小學/印尼雅加達台灣學校)
結束的那刻,全體與會成員的鼓掌聲伴隨著我們的謝詞與音樂,替本場成果展劃下句點。在那個充滿愛與光榮的時刻裡,除了「感激」,似乎找不到更好的詞語來總結。
在討論主持稿的過程中,看見了大家為教育理想奮鬥的足跡,不免想起這段日子裡,和伙伴們在不同的國度與孩童及師長們的互動,也更深刻的體悟到「教育就是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一路走來,超越一年的計畫籌備、執行到謝幕,雖然十分辛苦,但海外實習的記憶在熠熠生輝的時光碎片裡,不斷反覆、折射出美好的光芒。相信其他學校的夥伴們有著一樣的體驗與回憶,這給予了我們對於這項任務別樣的責任感。
回望去年海外實習的兩個月,我們如同候鳥避冬一般的遷徙至東南亞,看見了此生不曾見過的風景、嚐到了當地的特色食物,並成為海外實習學校裡的一份子。從害怕不能給予孩子什麼,一直到明白陪伴就是最好的生命禮物,我們交出了自己生命中最好的成績單—就是關於教學的初衷與體悟。於是我們串起不同地區的教育現場,將最精彩的故事呈現給大家,也為各自的旅程劃上了最完美的句點。
榮幸且開心可以擔任本次成果展主持人,若能再次回到抉擇的當下,我們會無數遍地做出同樣的決定。想給予每個擁有念想的夥伴們鼓舞:「出發吧!最棒的風景都在路上。」願各位皆有義無反顧地追逐夢想的勇氣。
所有經歷都不僅是一場學習,更是一段難忘的人生冒險,不管是在課程或是實習的場域,只要願意努力,都有機會發光發熱,願清大優秀的師資生們攜手前行,開啟屬於自己的精彩旅程!
【精選TOP3】來一場戶外的雙語學習活動
文/周秋惠(英語教學系副教授兼英語教育中心主任、雙語教學研究中心計畫共同主持人)
💕緣起
2024年的一月,我們團隊應金門縣賢庵國小楊肅健校長和董炯靈主任的邀約前往金門進行為期二天的五六年級學生雙語學習活動。本次的英語教學活動以英語為主要語言,課程帶領學生認識金門景點的不同面向,以金門四個具指標性的景點作為主題:水頭聚落、雙鯉濕地、風獅爺及氣象站。整體課程帶領學生認識家鄉景點特色及風俗文化,希望在課程後,學生能用簡易的英文向世界推廣自己的家鄉文化!
🎨教學過程
學生課程後分組進行導覽培訓,為第二天的實地導覽進行準備。整體教學活動內容如下:
【水頭聚落】
課堂主旨帶領學生認識水頭聚落的地理位置、歷史背景、建築,從水頭聚落的誕生,延伸至水頭聚落兩棟知名建築金水國小及得月樓的背景及功能。同時搭配學習單,使學生扎實的將所學知識紀錄。課程結尾,教師發下自製的水頭聚落英文漫畫,引導學生用角色對話的方式,進行口語表達訓練,同時複習課堂所學。
【雙鯉濕地】
課程主軸分為三大部分:動物、地質及植物。課程帶領學生學習金門特有的鱟、歐亞水獺和候鳥等動物;地質部分著重於金門常見的花崗岩地質;植物部分則介紹金門有刺植物的特點。最後使用特別設計的三折頁,請學生依三折頁圖片填入單字完成英語句子。一方面學生能更加熟悉金門特有物種和特色的英語單字,一方面也讓學生練習讀唸英語句子,為之後英語導覽奠基。
【古崗風獅爺】
教師分享來金門看到於台灣本島未見過的風獅爺為引,帶學生了解金門獨特信仰。透過活動引導學生回應離家最近的風獅爺在哪、叫甚麼名字,以連結課程與他們的生活。第二部分透過小組討論及分享等方式,帶學生認識風獅爺的起源、功能、習俗、外觀等,讓學生未來在生活中能更注意無處不在而意義非凡的風獅爺。
🚗導覽訓練
學習課程後,將學生分為四組進行不同景點的英語導覽訓練。透過課堂學習,導覽冊設計的英語句子對學生來說是熟悉且易讀的。先由教師帶學生一起讀唸導覽冊,並安排學生個別負責的導覽順序及導覽內容。學生亦可使用平板掃描導覽冊上的QR Code,聆聽導覽冊個別句子的錄音檔,自主練習、調整發音及熟悉導覽內容,使學習更加有效率。同時也進行站在景點時的模擬訓練,於模擬時朗讀導覽冊的內容和調整儀態,使學生更具有臨場感。
🚩實地景區導覽
第二天學生搭乘遊覽車實地走訪本次課程重點景點,依序前往景點古崗風獅爺、水頭聚落、雙鯉濕地及金門氣象站,於景點處依組別進行英文導覽,邀請周遭的觀光客一同聆聽學生介紹景點,包含相關象徵意義、描述外觀,也進行問題提問與觀眾進行互動。在水頭聚落完成導覽時,發放金門特產貢糖當作紀念品。此外,在雙鯉濕地及金門氣象站,有邀請導覽員及氣象站主任為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解說。
💎雙語師培生之教學現場實務經驗
這一場有意義的英語學習活動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經驗,透過金門實地景點英語介紹,增加臨場感及真實感,學生能有效的學習實用生活英語。此外,雙語師培生利用此次機會結合教學現場,實際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並加以思考自身教學策略當如何修正。
本次營隊為結合生活及本土文化的課程設計,以金門相關的不同主題來規劃課程內容,使學生能重新審視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文化,並得以更了解自己家鄉獨特的風土民情及歷史。在一天的課程過後,實際讓學生到與課程主題相關的景點進行現場演練,學生透過親自扮演小小導覽員,將課程所學更加靈活地應用在生活中,希望日後向來自金門外的遊客介紹自己家鄉時,學生也能更加從容地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家鄉給外國人認識。
以英語帶領學生實地導覽
與金門風獅爺來個開心大合照
介紹金門特有生物,英語結合生物的教學現場
【精選TOP4】開啟教育之門:探索多元化師資職前教育課程
文/戴瑩瑩(師培中心課程組)
開啟教育之門:探索多元化師資職前教育課程
在修習教育學程之前,您是否曾經對於「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專門課程」、「教育專業課程」、「教育基礎課程」、「教育方法課程」、「教育實踐課程」、「次專長課程」、「加註專長課程」等名詞感到好奇呢?這些課程彼此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呢?本校有哪些課程可以選擇?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設置四類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提供完整師培制度
本校設置中等學校、國民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4類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所謂「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指的是師資生在參加教師資格考試之前,依據《師資培育法》所應修畢的各種課程,其中因為不同師資類科略有差異,但大致包含「專門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又「教育專業課程」中再包含「教育基礎課程」、「教育方法課程」、「教育實踐課程」,所以如果我們用公式概念來呈現,大概會像是這個樣子:
師資職前教育課程 = 專門課程 + 教育專業課程 ( 教育基礎課程 + 教育方法課程 + 教育實踐課程 )
因此,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是師資生的必備項目,也就是師資生必須依課程地圖逐一完成(至少)小教46學分、幼教54學分、特教44或48學分課程,中教則除了26學分的教育專業課程外,還要依據所選擇的任教科目修習指定專門課程,所以學分數要再往上疊加,這點請修習中等教育學程的師資生特別留意。
次專長與加註專長課程,為師資生增能再加值
師資生除修習前述「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外,可再就社會脈動需要及參酌自身興趣專長,申請修習「次專長課程」或「加註專長課程」,所以次專長課程與加註專長課程是師資生的選備項目,用來為師資生增能與加值。
本校設有「雙語教學次專長」(小教/幼教),以及「原住民族之民族教育次專長」(中教/小教/幼教),另小教類科核定有「加註輔導專長專門課程」(心諮系)、「加註自然領域專長專門課程」(數理所)、「加註語文領域英語文專長專門課程」(英教系),以及「加註語文領域本土語文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文專長專門課程」(臺語所),如師資生具修習意願,可至規劃系所洽詢。
最後溫馨小提醒,如果師資生規劃修習多個師資類科,或是加修次專長/加註專長,因所需完成修習的學分數隨之增加,且部分課程具修課順序並含擋修機制,可能會增加修習年限,請務必提前自行評估修習多學程之時間與經濟等因素,並
妥善做好修課規劃,確保最佳的學習品質。
【精選TOP5】「輔」了會不會倒?學校輔導工作一起來!
文/陳彥宏(清大師培校友/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屏東縣四維國小專輔教師暨諮商心理師)
準備踏向教育之路的學弟妹們!大家準備好了嗎?回想過去在師培的訓練下,大家其實都具有相當良好的教學能力!但進入現場後就會發現一群活生生的孩子真的超級難掌握呀!隨著科技時代到來,當前學生進入數位原生世代,最新一批「α世代」孩子已到來。孩子被龐大資訊衝擊,價值觀、生涯目標、人際互動模式、自我認同形式等皆受到影響。另外,新世代的家庭互動樣貌與教養價值觀也出現差異,如:單親家庭比例增多、3C餵養、正向管教的興起、少子化下的精緻管教等。面對各種特殊背景與需求的孩子,有可能會讓老師「整組壞光光」,那到底要怎麼辦呢?
打開教室大門,走向合作之路
過去老師經常被稱為「教室中的國王」,獨自掌管班級一切事務。但除了處理學生的學習事務,親師溝通、處理學生衝突等危機處理其實也造成老師莫大負擔。雖然「輔導處」設立已久,「專任輔導教師」的編制也持續增多,但部分老師對於「學校輔導工作」其實並不熟悉,如:學校三級輔導架構。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求助」,也就是尋求校內外資源的介入。有時老師擔心求助會不會代表自己是「沒有專業的老師」,害怕被貼上標籤,恰恰相反的是,即時求助其實代表老師有專業敏感度辨識孩子的需求,懂得導入不同資源有效率的協助孩子。
曾經有位很用心的老師陪伴一位情緒困擾的孩子,孩子每天從早上八點哭到放學,老師相當用心也堅持,但始終沒有明顯成效。後來老師堅持了一個月後終於受不了,搞得自己差點也要去看身心科。最終將其轉介到輔導室。當孩子有情緒時,老師有了幫手可以協助,自己可以安撫其他班上同學。而經過專輔(也就是我)的引導與陪伴後,才發現原來孩子是想「大號」,但因為始終不敢表達不會擦屁股而卡住情緒。後來我和老師的協助下,「親手」示範如何擦屁股,孩子終於可以在學校上廁所了。後來也就沒有情緒問題了!
但也提醒老師,轉介學生進行二級輔導並不等同於「送回原廠維修」的概念,反而是需要團隊的合作,才能更有效的協助孩子面對適應挑戰,如:討論班級經營策略、情緒因應SOP與分工、個案會議等。
最好的輔導是預防
學校輔導工作相當重視「預防」概念,其中預防也可以分成兩種概念:一是全面預防,也就是設法避免出現特定行為,但全面預防是相當困難的。反而另一種成長導向的預防是值得我們持續努力的,也就是將孩子的適應困擾視為一種徵兆與學習機會,如:面對孩子的人際衝突不僅是要求孩子不要重複出現,更是引導孩子思考人際衝突的影響,並發展合宜的替代策略。未來孩子就可以朝向正向的人際互動進行練習。也因此學校輔導工作不僅是輔導室的業務,更是每一位老師需要一同努力的方向!也唯有形成有效的團隊合作,我們才更能接住每個掉落的孩子!
最後也提醒學弟妹,教甄上岸才是真正的起點!現在在師培學習的每一刻,都會成為在未來的教育之路上的養分!期待我們在岸上見!
【還有更多精采有趣的內容 ⬇️⬇️⬇️~詳細豐富的完整內容請詳閱清華教育電子季刊!!】
教界導師經驗談
教育的跨域創造力:與師資生有約-在職教師的「陪」伴與「培」力
看見旋律 探索氣質-華德福教育藝術與教學工作坊紀實
教育實習分享
教師養成之路:師培中心助你技能滿點 關關難過關關過
良好的師資培育從基礎專業養成開始,教育學程甄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實習到教師甄試,每一個階段需要不斷持續學習增能,一路走來,師資培育中心總是陪伴在師資生身邊,規劃許多課程、訓練、見習,提供資源及平台促進師資生技能與素養的養成,幫助師資生儲備能量和裝備越級打怪,面對每一波考驗,關關難過關關過!讓我們來看看師培中心提供了哪些讓你開外掛的超強裝備!....(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