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20中信國小304班參訪塭仔底溼地公園
把塭仔底溼地公園當成附近學校生態教室的一部分
是我們的目標之一,
都市中的學校,學生只能在課本、電腦中了解生態是什麼
但這樣真的有了解到嗎?
樹葉的觸感是什麼?
樹葉有溫度嗎?
葉子有味道嗎?
來塭仔底溼地公園,可以很深入了解生態是什麼
也可以走馬看花逛完一圈走人
對於把學生由舒適圈拉到圍牆外的老師
真的該由衷敬佩
事前的申請、規劃、討論
參訪當天的安全、學生狀況、到訪的環境
都是很大的變因
但相信來過濕地公園的學生
會比在學校上課的其他班級學生
來的更充實
綿綿細雨,糾纏著這次來塭仔底溼地公園參訪的朋友們
昌隆國小童軍團常在塭仔底溼地公園辦活動
這次特別申請志工隊帶小朋友們認識濕地公園的植物
植物隨處可見,但植物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
每棵植物都有其特質及特徵
讓小朋友們體驗植物的特殊
說得再多,不如讓小朋友們親身體驗施作
讓小朋友體驗社區營造、環境維護的重要性
雖然身上沾滿了泥巴,小朋友們還直說下次還要再來
守護生態絕不是喊喊口號
我們讓小朋友用身體去認識生態
中港大排水利局志工隊暨新莊社大溼地服務隊
每年五月-十月,每個月的第二個星期五晚上
舉辦中港大排星光導覽
目的是讓在住民們想可以深入的了解
新莊、中港大排的美
在兩小時的走讀中,介紹新莊的故事
中港大排的前生與今世
水資源的運用
生態環境的保育觀念…
每場次的導覽解說
導覽志工生動的介紹
道具的演示
遊戲的體驗…
為的就是想要讓來參加的朋友們
可以更深入的領會中港大排
有時會發現,怎麼志工比參加的來賓朋友還多
是的!後面跟隨的志工們,也在吸收導覽志工的精華
以作為來日上台的能量
志工們總是不斷的在淬鍊,進化當中
漸漸的每刮一次風,氣溫也會慢慢降溫
東北季風增強,就不適合悠閒地散步了
我們的中港大排星光導覽明年春天見囉
5-8月因疫情限制了人與人的距離
塭仔底溼地公園滯洪池有近3個月的自然演化期
幾乎無人為的干擾,植物們各自料理,各自競爭
就變成了強勢物種的天堂,
大口呼吸,強搶陽光資源,豪奪地盤
超級難纏的小花蔓澤蘭
被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塭仔底溼地公園,與它糾纏了10餘年
9/4「小花蔓澤蘭全國防治日」
在小花蔓澤蘭開花期前,先清除他們,避免擴散
讓塭仔底溼地公園的植物們都有生長的空間
因疫情,限制了聚集人數,增加了人與人的距離,
人與人的溫度也因疫情不斷降溫中,
社區的連結與互動更是急踩煞車中。
為了讓塭仔底溼地公園的前生今世、
塭仔底溼地公園的在地故事,
園區內的植物生長歷程、經歷了那些風險?
讓更多民眾了解我們採取線上導覽,
讓有興趣了解塭仔底溼地公園的民眾,
在疫情期間不用出門群聚,也能透過線上導覽,
讓民眾適度的調整一下身心,並為線下實體導覽做前導。
感謝參與的小朋友、大朋友
雖然無法實際看到實物,大家都超認真
沒想到,有獎徵答超熱烈的
本次活動由
明志科大通識中心
新莊社區大學
新莊社大溼地服務隊
共同辦理
讓我們一起期待解封後的線下實體導覽
中港大排算是打破了水溝界的規則
一般的水溝平常都是裝了水
中港大排裡平常裝了不少人
只有特殊的時間才會裝水
中港大排裡一旦裝了大量的水
表示新莊區的時雨量超過55毫米
原本會溢流到路面的水,中港大排一併囊括
但若是像信義區的雨量超過200毫米
下在新莊,也會GG了!
極端氣候/強降雨,以往可能幾十年發生一次
近來,幾乎每次都在台灣的各地頻繁發生
面對頻繁的極端氣候
您準備好因應對策了嗎?
少子化這個問題,在學校最容易被檢視
認真的頭前國中校長特別舉辦活動營
招募鄰近小五、小六的學生體驗課程
認識濕地、生態…是其中的一個課程
5/2日2小時的濕地生態體驗
讓同學們了解濕地的用途
濕地的生態
濕地植物特性
水資源的運用
讓同學們用感官去體驗濕地
秀英,妳怎麼在這裡?
素方花,又名秀英花、蔓茉莉,屬木樨科。原產於印度、喜馬拉雅山脈、喀什米爾。花期約6-10月,花可提煉香花浸膏做香料原料,並可為茶葉賦香
臺灣香花栽培的起源,與包種茶的引進有著直接的關係。
1881年,同安茶商吳福老將福建的包種茶製造技術引進臺灣,
作為包種茶原料的香花作物,也就得以在臺北展開其栽培史。
臺灣各地,但多為野生花株,
秀英花臺灣本地所無之花種,於1882年由茶商在往返福建或初次渡臺之際,從漳州或廈門等地,採回苗木於大稻埕附近栽植。
新莊郡鷺洲庄三重埔的香花栽培,始於1880年代中國廣東潮州人
林達攜帶秀英花種苗至三重埔種植,
但在淡水河邊栽培者每年蒙受水災的損失,反而使在其他無水災地區栽培者獲利增加。1912年,秀英價格暴跌
秀英花消失因素
1、1914年至1935年這二十年間的花價波動,秀英花的價格跌了58%。
2、無花香包種茶技術的發明
大正10年(1921),台北南港大坑的王水錦及其弟子魏靜時,發明了不必添加香花的無花香包種茶製造法,為臺灣包種茶製造技術的一大革新,且因製造過程不需使用香花而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及製造時間,但也因此導致香花需求量減低,造成香花市價在1920年代之後逐步下降。
3、製茶時間延遲、開花時期超前所造成的供需失調
秀英花已無經濟價值,再加上戰後北部工業進駐良田變住宅變工廠、慢慢快成為傳說
近幾年三重社區大學-張明祥先生積極復育
5/1日新莊社大與新莊社大濕地服務隊與三重社區大學-張明祥先生共同在塭仔底溼地公園攜手復育秀英花,讓秀英花再次被看見
資料來源:
萬頃花田萬斛珠─日治時期臺北地區香花產業史初探(1895-1945)
李進億
原二重疏洪道,現改為新北大都會公園
暴雨時為洪水滯納空間,無雨時則成為民眾休憩的空間
與中港大排有著相同的空間運用
興化國小緊鄰二重疏洪道,
會騎腳踏車為興化國小的特色之一
4/30日我們帶領著六年級即將畢業的同學
騎著鐵馬探訪二重疏洪道
有別於去年的生態路線
今年採取好玩路線
讓同學認識地景、文化、生態之餘
也增加了小朋友最樂於嘗試的
餵羊體驗,讓同學們觀察羊的眼睛、蹄的數量
及公羊、母羊如何分辨、為何會有羔羊跪乳?
在辰光橋眺望大台北盆地
水脈及山系的關聯
樂遊熊猴森樂園
更是可以讓小孩電力充分釋放
新北的水系錯綜複雜
卻也充滿了故事
鄉土教學-認識學校附近的景點、文化
昌隆國小二年級的同學分批分日來認識中港大排
教室看簡報與親自走一遭,中港大排
是個完全不同的生活體驗
體驗式教學昌隆國小很常運用在中港大排
雖然短短的1個小時,
我們讓小朋友了解中港大排的前生今世
請小朋友說說看中港大排為何不能餵魚、不能餵鴿子
也希望小朋友將這樣的觀念帶回學校帶回家庭
4/25愛相隨親子成長協會舉辦的
「新莊願景公園公益健走生態導覽趣」活動
申請了志工導覽
我們協助導覽中港大排後段及塭仔底溼地公園
短短的2小時大家意猶未盡
相約下次再來把中港大排看仔細
童軍是國際性的活動,至今已有1百多年的歷史,
榮富童軍的小狼們4/24日參訪中港大排與塭仔底溼地公園
我們安排了中港大排觀察與探索
讓小狼們尋找中港大排的景點
運用五感體驗探索塭仔底溼地公園
設施是硬體,走過路過,容易錯過
運用軟性的遊戲帶領讓小朋友藉由遊戲
了解中港大排的設施、用途
也期盼來參訪的童軍們
對中港大排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長期以來新北市水利局中港大排志工隊新莊社大溼地服務隊默默地在塭仔底溼地公園付出,為了讓大家更認識這塊土地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新北市志願服務推廣中心與志工隊合辦的志工體驗活動
有別於以往的聽導覽+純體驗,本次活動我們設計了闖關活動,讓體驗志工更活潑
我們讓體驗的朋友,聞聞植物的味道、藉由組合葉片了解葉脈、抱抱樹,跟樹說說話、模擬鳥的進食方式、眼睛看到的,由手轉譯出的景象。
我們藉由五感體驗,讓參加體驗的朋友們了解溼地、生態、藉由遊戲、實地操作,讓參加的朋友了解志工服務,並不一定只是付出體力才是志工服務,我們把環境認識、環境保育融入體驗中,將觀念植入參訪朋友的心田中,期盼他們將這顆保育的種子,可以在各處可以發芽。
春暖花開,小海豚們悠遊於中港大排
大大的太陽,藍藍的衣服,藍藍的水、藍藍的天空
連呼吸都有股藍藍的清新
學校給小朋友的品德教育,在校外教學很容易得到驗收
不需要太多的制約,在這群小海豚們超用心地聽解說
對中港大排也有好多的興趣與疑問
甜甜鮮紅的構樹果實,常是白頭翁的零食
隨意亂便便的白頭翁
造成了塭仔底溼地公園四處都有構樹的蹤跡
若未加以抑制,超強的生長能力及擴展速度,
日後可能成為塭仔底構樹公園
為了能讓各樹種能平衡的在園區內適性成長
我們適度移除了遮陽量過大的構樹
切鋸後的巨大樹幹,我們擺置在邊坡前,
原意是希望阻隔愛踩踏邊坡的民眾進入邊坡
沒想到成了,在此歇歇腳的地方,
看看隨風飄逸的水柳、水社柳
聽聽白頭翁聊八卦的聲音
小毛頭們比小惡魔還可怕!
寒假相信是家長們噩夢的時間
還好有小惡魔集中營-補習班
補習班的老師們應該會比家長頭痛100倍
來參訪的小朋友們,各個充滿了好奇心
問的問題多到比中港大排旁邊的大樓還要高
還好導覽的叔叔、阿姨志工們都有練過
滿足小朋友們對於中港大排知識的渴望
再過一個禮拜就是過年囉
中港大排過年沒有休假喔
109.12/12新增1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本土病例,再次撼動大家的防疫神經,各大型活動紛紛停辦或延期,再加上近日斷崖式降溫,由19度急凍到8-9度,考驗著我們活動能否繼續!
原本預期報到率可能會不到50%,沒想到報到率竟然達到90%!熱情的朋友們不僅戰勝的心中的恐懼也戰勝了溫暖的被窩。
本次活動我們很嚴謹的落實了實名制度,活動前、報名時均落實實名制,且參加的大小朋友也很配合的佩戴口罩及防疫相關規定。
疊石頭的起源據說來自西藏的《馬尼堆》,用石頭堆積起的小塔,它們矗立在這片土地上,向四面八方的客人們傳遞著友誼與祝福。它們是藏族兒女的樸實和坦然的象徵,表達著藏族人民對遠方客人最真誠的祝福。
路標作用
常在荒山中看到堆石,都是作為一種「路標」或「地標」而存在,被設置在旅行和轉經的山口、路口和拐彎處。從實用的意義來講,它們可以為行人指示前進的方向,標明行走的路線。這在人煙稀少、地域遼闊的高原,就顯得尤其重要。
祈願
韓國人疊石代表向土地公祈福,疊越高象徵願望越容易實現,但看似帶來好運的石塔
供奉神靈(土地公、石爺)
石頭信仰並不稀奇,不同地區、不同族群對祂的稱呼可能有所不同,「石頭公」、「石聖公」等稱呼大多出現在閩南地區,在客家地區,則多稱呼為「石爺」。
疊石生態工法
疊石也可以運用在保護斜坡上,透過石頭的堆疊,互相箝制,不讓土質流失。
透過疊石體驗,讓小朋友們摸摸石頭,體會石頭的多樣性,
要疊高高更要考量到力學、平衡感及耐心
塭仔底溼地公園滯洪池滯洪空間,邊坡材質為土質,其邊坡上生長無數樹木,作為護堤、遮陰、及鳥類的棲息空間,逢大雨公園內的雨水漫流經邊坡至滯洪池,常年來水流經過處,造成表土被沖刷後流失,土石裸露,生態產生變異。
為改善此惡劣環境,計畫改善方式為鋪設大小不一卵石,作為引水道,雨天時導引公園內漫流的雨水至卵石引水道,藉由卵石增加阻力,讓表土不再被雨水帶走,非雨天時更可成為昆蟲的棲息地。
本次工作坊,我們讓小朋友將破碎的葉子拼湊回來,藉由拼湊的過程,觀察葉子的特性、紋路及形狀,就像在都市的綠地支離破碎,要有心人慢慢的將綠地拼湊回來。
讓小朋友抱抱樹的感覺,聽聽大樹吸奶茶的聲音,跟樹說說話。
讓小朋友摸摸石頭、觀察石頭,堆疊石頭,比誰疊的高,結果疊成了烤地瓜的石窯!
親近大自然,不一定要到野外、山郊,住家的附近公園,就是很快可以親近、觀察的地方
三次的工作坊,都是家長幫小朋友報名,想讓小朋友多接觸自然、結果我們讓小朋友體驗活動時,反而每次都是家長最投入!
其實家長的身教,就是小朋友最佳的學習榜樣。
本次工作坊: 塭仔底溼地公園生態營造工作坊-B計畫護生態斜坡營造
為109年度新北市社區環境景觀營造計畫-社區規劃師計畫
實作工程(社區環境空間營造)
指導單位:新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
協辦單位:禾拓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執行&合作單位:新莊社區大學、新北市水利局
新北市水利局中港大排志工隊暨新莊社大溼地服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