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大排1.0
二重疏洪道於1982年開始施工,並於1984年完成,解除三重、新莊部分地區禁建,大量四層樓販厝出現;挖掘疏洪道所得泥土,用來墊高五股淹水區的南部,建設成五股工業區,容納疏洪道工廠拆遷戶並抒解北台工業用地需求;此時規劃的中港大排較今日位置偏東側。
地圖:1986年2萬5千分一經建版地形圖
中港大排建於1989年(78年)
由 新莊 、 泰山 、 五股 等地雨水匯聚而成,集流面積廣大,與 貴子坑溪 交會, 新北產業園區 西側,排水經由 大窠坑溪 ,流入 二重疏洪道 ,最後由 淡水河 出海
中港大排2.0
97年的台北縣政府”西區旗艦計劃” 中港大排河廊改造計畫進行整治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95年(2006)補助地方政府執行「中港大排污染改善暨河廊環境營造計畫規劃及基設計畫」,奠定了河廊改造的雛型。
97年(2007)核定補助地方政府新臺幣7.4億元(總經費21.8億元)辦理「中港大排污染改善暨河廊環境營造工程」進行整治。
透過污水截流、清水引入及河道改造,創造環保乾淨的親水空間,並結合當地歷史文化特色,打造傳承與創新之都會河廊。
地方說明會/施工期間共舉辦超過100場之居民座談會
96(2007)/05 教師研習工作坊
96(2007)/08 種子教師工作坊
96(2007)/11 影像記錄工作坊
97(2008)/02 課程設計工作坊
97(2008)/04 河廊設計工作坊
97(2008)/07 生態志工培訓工作坊
97(2008)/10 願景工作坊
98(2009)/11 陪伴工作坊
100(2011)/04 學校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坊
100(2011)/05 民眾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