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膝關節置換手術的不成功|談半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的再次置換

撰文 | 台北榮總骨科 蔡尚聞醫師


半膝關節置換手術,針對僅發生在內側或是外側的膝關節炎進行置換,有著對於組織破壞較少且恢復較快的好處。


然而,如果接受半膝關節置換手術後仍然持續的疼痛且行走功能不良,就需要接受評估確認半膝關節組件出了什麼問題。


至於半膝關節手術後有哪些失敗的原因,又該如何處理,我們說明給你聽。


當半膝關節置換手術出了問題,常見的症狀包括:

(1) 疼痛持續惡化,無法連續長距離行走

(2) 無法受力,感覺時常軟腳

如果持續出現上述症狀,即便休息、吃藥、熱敷效果都不盡理想時,就需要接受評估,包括X光和理學檢查確認半膝關節組件是否出了問題。

半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失敗原因

根據兩篇系統性回顧的文章1,2指出,接受半膝關節置換手術的病患,在手術後的五年內,大約有5%會需要接受再次手術,其中常見的原因如下:

(1) 膝關節炎惡化 (progression of osteoarthritis)

因為半膝關節置換手術僅針對內側或是外側磨損的單一關節面進行置換,當沒有被置換的其他關節面出現了關節炎的惡化,就仍然會造成疼痛、積水腫脹、軟腳等等的症狀。(圖1)

(2) 半膝關節組件鬆動(aseptic loosening)

組件的早期鬆動,與許多因素有關,包括年紀較輕、體重較重、膝蓋O型變形角度較大、韌帶鬆弛等,理論上牢固的關節組件可以承載身體的重量並維持基本上無痛的行走狀態,組件鬆動,就像假牙鬆動無法咬合進食一樣,在行走時出現明顯的疼痛和功能不良,甚至走一步痛一步。(圖2及其示意圖)

(3) 活動式墊片脫位 (bearing dislocation)

半膝關節的墊片,分成固定式和活動式兩種,其中活動式墊片的設計概念,是分散落在墊片上的壓力以減少磨損,但在某些韌帶不平衡、鬆弛或是關節組件位置不佳的狀況下,可能會導致活動式墊片的脫位,卡到關節周遭的組織,造成嚴重疼痛及活動角度受限。

(4) 其他較為少見的原因

包括人工關節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關節旁骨折(periprosthetic fracture)、墊片磨損(wear)、關節僵硬(arthrofibrosis)或是無法解釋但持續的疼痛(unexplained pain)等。


半膝關節後的再次置換手術


上述半膝關節失敗的原因,除了非常少數原因(例如活動式墊片脫位、墊片磨損)可能可以僅置換墊片來解決問題之外,多數的失敗原因都需要接受再次關節置換手術,置換成全人工膝關節組建來解決上述的問題。

手術的進行需先拆除先前的半膝關節組件,再進行全人工膝關節組件的裝置(圖3, 示意圖),手術醫師須小心注意保留病患的骨本,避免拆除過程中的流失,而在某些狀況下會使用延長柄(像是蓋房子打地基的概念)確保整個結構穩定,有效的恢復功能以及改善疼痛。(圖4, 圖5)

圖3 半膝關節置換術後再次置換手術示意圖

手術前 - 半膝關節組件鬆動

手術後 - 全人工膝關節再次置換

小結


半膝關節置換手術後如果出現持續疼痛、無法受力、嚴重影響行走功能的情形,則需要就診確認是否關節組件出了問題。半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的失敗,多半需要再次手術置換成全人工膝關節,以達到解決疼痛和恢復功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modes of failure and conversion to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Vasso et al. JKS, 2017.

2. Conversion of a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to a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hienpont. BJJ,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