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指引|手術後您該知道的這些事!

撰文 | 台北榮總骨科 蔡尚聞醫師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成功,除了正確的診斷髖關節疾病以及手術醫師完成順利的手術內容以外,病患本身充分了手術後需要注意的事項,也是整體恢復順利相當重要的一環,至於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需要注意什麼,讓我來為您說明!

我什麼時候可以出院?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後一般而言大約再住2-3天可以出院了,在這段期間如果能夠達成以下目標,基本上就可以出院:

(1) 傷口乾燥、疼痛輕、吃喝飲食正常、大小便消化順暢

(2) 能夠上下床完成從躺下到坐起、到站立的動作
(3) 正確的使用助行器協助行走,如果回家需要,可以練習上下樓梯

(4) 能夠如廁,完成獨立坐下以及起身的動作

(5) 正確的執行髖關節手術後簡易的肌肉訓練動作,( 請見下方髖關節手術簡易的肌肉訓練動作有哪些? )

髖關節手術後簡易的肌肉訓練動作有哪些?

腳跟滑步運動 (Heel slide)

平,雙腳伸直,單腳膝蓋慢慢彎曲腳跟滑到膝蓋附近,再慢慢回復伸直。


腳踝幫浦運動 (Ankle pumps)

躺平,雙腳伸直,腳板反覆上翹下壓的動作。

髖關節外展動作 (Hip abduction)

躺平,雙腳伸直,單腳平移逐漸往外滑行至約45度,再逐步滑行回伸直併攏狀態。

膝蓋伸直動作 (Knee extension)

坐著,雙腳放下併攏,單腳伸直抬腿至水平,再緩緩放下。

平躺伸直抬腿 (Straight leg raises)

躺平,雙腳併攏,單腳伸直抬起至45度,再緩緩放下。

行走 (Walking)

正確步伐順序:助行器 - 患肢 - 健肢 的行走模式,或是在行走平穩的情況下,不使用助行器交替邁出步伐行走。

我回家要注意什麼事情?

(1) 注意傷口

(2) 注意下肢非手術傷口周遭

如果出現該症狀,建議可以冰敷、抬高患肢以及進行多次的腳板上下運動(ankle pumps)的動作來協助消腫,但如果症狀沒有進步,甚至疼痛嚴重,需要小心是否有靜脈血栓的可能,建議聯絡您的手術醫師提早回診檢查是否需要開立藥物預防或治療。


(3) 了解並且遵從醫師建議的負重限制

大多數的情況,人工髖關節組件的裝置如果夠牢靠,都可以完全負重,但如果遇到病患骨質相對較差、或是手術當中發生骨折的狀況,可能會需要限制部分負重或是完全不負重,待六週後骨頭與人工髖關節組件有良好的生長密合,即可完全負重。


我什麼時候可以開車?

一般而言,踩踏油門和煞車的是右腳,

如果是左腳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基本上約莫兩週,待疼痛狀況充分緩解,且能夠獨立的坐進駕駛座以及從駕駛座起身,基本上開車就沒有問題。

如果是右腳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考慮到駕駛反應時間的問題,一般建議至少等待六至八週後開車會較為安全,避免遇到臨時緊急事件,因為疼痛反應不及而發生意外。

另外可以考慮在駕駛座放置坐墊避免太低不方便進出,另外也可以將駕駛座椅往後調整,讓腿部置放的空間變大,避免不適。

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到工作?

手術前應針對不同工作類型預留需要的休養的時間,

傷口的癒合需要大約兩週

內部軟組織的癒合以及人工髖關節組件與周遭骨頭的生長密合大約需要六週

所以工作越是動態,建議預留的時間要夠長,以避免疼痛不適或是無法適應工作的情況發生

小結

在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前,能充分了解手術後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相關恢復的計畫,能夠讓您的整個手術後恢復過程更加順利而快樂!

20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