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核心減壓手術成功率有多少?

撰文 | 台北榮總骨科 蔡尚聞醫師

核心減壓手術,仍然是目前針對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最有效的手術方式,其用意在於鑽出一個或多個減壓通道,降低壞死區域的內部壓力,讓血液供應可以有效的重新進入壞死區域內部,達到骨頭新生的作用。

至於核心減壓手術的成功率有多少?又有什麼重要的因素決定了核心減壓手術的結果好壞?我們說明給你聽。

影響核心減壓手術結果的重要因素:

(1)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生原因

在台灣,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族群大致上分成三大類1


(a) 類固醇 (corticosteroids)

最常見的族群包括紅斑性狼瘡或是其他自體免疫疾病需要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病患,即便有著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風險,為了有效控制自體免疫疾病的病況,類固醇的使用仍然必要。

(b) 酒精 (alcohol)

與接觸類固醇的情況類似,暴露時間、單位時間劑量、總劑量都與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有著正向的關聯性,所以當發現有長期飲酒習慣合併缺血性壞死時,即時戒酒非常重要。

(c) 原因不明 (特異性、原發性,idiopathic)

原因不明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相較於類固醇或是酒精暴露導致的壞死,有著比較良好的預後,包括壞死區域變化較慢、進展到股骨頭塌陷(第三、四期)的比例較低、發生雙側壞死的比例較低、接受核心減壓手術的結果較好。

(2) 接受診斷時的壞死分期 (請見“認識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在壞死分期第一、二期的病患,因為股骨頭結構仍然完整沒有塌陷,為接受減壓手術的標準適應症,然而,當股骨頭已經塌陷,達到第三、四期,此時如果再進行減壓手術,其效果預期較差,可能會有持續而嚴重的疼痛,此時接受全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是最有效益的做法。

所以接受診斷時的壞死分期決定了治療方式,也決定了結果好壞,我們所謂第一二三四期,使用的是(Ficat and Arlet classification)分期準則,有另外一個分期系統(Steinberg classification),使用核磁共振造影(MRI)來計算壞死區域大小,在同樣的分期下,壞死區域越小,減壓手術的結果越好。

根據一篇近期發表在歐洲骨科學會SICOT官方期刊(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的系統性回顧(systematic review)的整理結果,作出以下報告:

- 總共納入49篇研究,統計多達2540例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接受核心減壓手術的報告,包含了第一至四期的病患

-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原因:類固醇(54%)、原因不明(23%)、酒精(23%)

- 接受核心減壓手術後,約65%病患疼痛症狀大幅改善,約24%部分改善,約11%病患持續疼痛未改善

- 在平均追蹤約5年的期間,約有38%病患會因為壞死持續變化或是嚴重疼痛需要接受後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原因

接受核心減壓手術後,疼痛改善程度

評論:

核心減壓手術是早期(第一、二期)具有效益的手術方式,能夠達到完全或是部分的症狀緩解,然而仍然有相當比例的病患會需要接受後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這篇文章混雜了許多結果可能較差的病患,包括酒精和類固醇造成的缺血性壞死、包括第三或甚至第四期的缺血性壞死,所以實際上如果是早期、原因不明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接受減壓手術的效果可以更優於這個報告的結果,話又說回來,也因為核心減壓手術的簡易性 (請見 “救救髖關節|核心減壓手術”),在早期(第一、二期)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接受核心減壓手術,仍然是值得一試的選項。


參考文獻

1. Etiology and outcome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etiology and outcome study in a Taiwan population. Tsai et al., JCMA, 2016.

2. What are the outcomes of core decompression without augme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Andronic et al. Int Orthop, 2020.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