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site
Embedded Files
穴壓與拔罐學會
  • 最新消息 (News)
    • Webnair on Cupping and Acupressure
    • 新冠肺炎症狀(後遺症)治療研討會
  • Untitled page
  • 關於學會
    • 理事長的話
    • 組織章程
    • 會員代表
    • 會員招募
    • 年度報告
      • 107年度工作報告
      • 108年度工作計畫
    • 活動訊息
      • 穴壓教育繼續課程
    • 最新消息
  • 新醫學雜誌期刊
    • Volume 5(第五卷)
      • Volume 5 No. 1
    • Volume 4(第四卷)
      • Volume 4 No. 1
      • Volume 4 No. 2
    • Volume 3 (第三卷)
      • Volume 3 No.1
      • Volume 3 No. 2
      • 敬邀函
    • Volume 2(第二卷)
      • Volume 2 No.2(第二卷第二期)
      • Volume 2 No.1(第二卷第一期)
      • 同意書
        • 著作權同意書
      • Volume 2 No.1
    • Volume 1(第一卷)
    • Guide for Authors
    • Submit Your Paper
    • View Articles
      • Editorial
      • Special Report I
      • Special Report II
      • Original Article I
      • Original Article II
      • Focus I
      • Focus II
      • Focus III
      • Special Columns I
      • Special Columns II
      • News
      • Consultation
      • Call for papers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1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2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3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4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5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6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7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8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9
    • View Videos
    • 邀稿消息
    • 同意書
    • Untitled page
  • Untitled page
  • 活動實況
穴壓與拔罐學會
  • 最新消息 (News)
    • Webnair on Cupping and Acupressure
    • 新冠肺炎症狀(後遺症)治療研討會
  • Untitled page
  • 關於學會
    • 理事長的話
    • 組織章程
    • 會員代表
    • 會員招募
    • 年度報告
      • 107年度工作報告
      • 108年度工作計畫
    • 活動訊息
      • 穴壓教育繼續課程
    • 最新消息
  • 新醫學雜誌期刊
    • Volume 5(第五卷)
      • Volume 5 No. 1
    • Volume 4(第四卷)
      • Volume 4 No. 1
      • Volume 4 No. 2
    • Volume 3 (第三卷)
      • Volume 3 No.1
      • Volume 3 No. 2
      • 敬邀函
    • Volume 2(第二卷)
      • Volume 2 No.2(第二卷第二期)
      • Volume 2 No.1(第二卷第一期)
      • 同意書
        • 著作權同意書
      • Volume 2 No.1
    • Volume 1(第一卷)
    • Guide for Authors
    • Submit Your Paper
    • View Articles
      • Editorial
      • Special Report I
      • Special Report II
      • Original Article I
      • Original Article II
      • Focus I
      • Focus II
      • Focus III
      • Special Columns I
      • Special Columns II
      • News
      • Consultation
      • Call for papers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1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2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3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4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5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6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7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8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9
    • View Videos
    • 邀稿消息
    • 同意書
    • Untitled page
  • Untitled page
  • 活動實況
  • More
    • 最新消息 (News)
      • Webnair on Cupping and Acupressure
      • 新冠肺炎症狀(後遺症)治療研討會
    • Untitled page
    • 關於學會
      • 理事長的話
      • 組織章程
      • 會員代表
      • 會員招募
      • 年度報告
        • 107年度工作報告
        • 108年度工作計畫
      • 活動訊息
        • 穴壓教育繼續課程
      • 最新消息
    • 新醫學雜誌期刊
      • Volume 5(第五卷)
        • Volume 5 No. 1
      • Volume 4(第四卷)
        • Volume 4 No. 1
        • Volume 4 No. 2
      • Volume 3 (第三卷)
        • Volume 3 No.1
        • Volume 3 No. 2
        • 敬邀函
      • Volume 2(第二卷)
        • Volume 2 No.2(第二卷第二期)
        • Volume 2 No.1(第二卷第一期)
        • 同意書
          • 著作權同意書
        • Volume 2 No.1
      • Volume 1(第一卷)
      • Guide for Authors
      • Submit Your Paper
      • View Articles
        • Editorial
        • Special Report I
        • Special Report II
        • Original Article I
        • Original Article II
        • Focus I
        • Focus II
        • Focus III
        • Special Columns I
        • Special Columns II
        • News
        • Consultation
        • Call for papers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1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2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3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4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5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6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7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8
          •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9
      • View Videos
      • 邀稿消息
      • 同意書
      • Untitled page
    • Untitled page
    • 活動實況

Journal of Neo-Medicine

View Articles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Supplement material 2. 小朋友的診斷與治療

治療小兒生長或疾病時,最重要的是要有敏銳的偵察力和對其生理功能、發育過程有充分的知識。小兒可分成為三個階段:新生兒、嬰幼兒及18歲以下之兒童,這些幼童最大的共同特點就是不會表達,也不明白自身生理機能的異常。除非有明顯的缺陷、外傷等嚴重症狀,如發燒、咳嗽、拉肚子、昏迷等家長會尋醫外,大部分疾病因父母親經驗不足,而延誤致殘。又一般小兒醫療也多依照家屬所陳述的症狀來醫治,因此許多不明顯的隱疾也就被忽略了。

其次,小兒時期身體正快速成長,只有平均參考數據來比較成長的位階,無法預估個體的差異在未來是否可以變成正常,例如體重不足、個子矮小、說話遲緩、吞嚥餵食困難、不能翻身站立等等。即便這些現象已經明顯,但也無法知曉干預是否能提前協助改善。

而穴壓一方面採用穴道偵測和氣場感應,利用穴道對組織、器官的多向式影響,可以操控組織器官的生長方向和速度;另一方面,利用氣能啟動人體自動修護、自動調節及自動生殖的功能,促使人體朝恢復正常健康的方向改變,可以不必倚靠家屬主觀的症狀陳述,也補足父母親經驗的不足,更能正確地尋找出疾病的源由、發現潛在的症狀,而提供能量促進快速的修正和成長。

穴壓治療在小兒生長或疾病治療時的功能,可以分成兩方面:(1)利用穴道反應疼痛去偵測出正確的病因和其部;(2)利用可啟動人體修護機制的氣能刺激組織器官進行修護,並改變生長的方向。換言之,穴壓在小兒生長或疾病上應用的過程就是:偵測觀察→找出症狀→循跡探察病因→直接提供氣能→操控穴道啟動人體自動修護機制→改善生理功能→調整生長發育方向和速度→恢復健康。這兩種功能不管是在任何階段的小兒均能適用並且具有效果,可以適用於天生缺陷、後天急、慢性病。在臨床上已有無數個案足以證實(請參閱本期刊後續5位小朋友所敘述的相關文章)。這些治療成功的關鍵因素當然包括了治療的黃金時間、療程的長短,以及家屬的配合。穴壓治療另一個成功的重要因素和治療師的氣能、穴壓知識、操作經驗,以及技術熟練度息息相關。

當穴壓治療者具有足夠強勁的「氣能」並學有技術,能經由穴道影響嬰幼兒的生長發育,調整、改正肢體的缺陷,以治療先天性身心障礙或缺陷的小兒。嬰幼兒的天賦、體質及身心特性是由父母遺傳因子左右而形成,因此,這裡所提及的缺陷是指嬰幼兒在胚胎形成及出生後,因各種因素所形成別於常人的形體和功能,以兩方面來說明:(1)生理功能與(2)肢體形態。這兩者雖然受先天遺傳因子所影響,但可藉能量來修正其發展。穴壓治療者要利用穴壓來改正嬰幼兒的缺陷或不足時,需要具備以下知識和能力:

1. 人體氣血的功用互換與利用及其操作。

2. 嬰幼兒每個階段身體和生理功能的發展。

3. 嬰幼兒腦部中樞神經及周邊神經的發展和對肢體的影響。

4. 人體臟腑結構及生理運作的機制、功能的發展。

5. 人體四肢結構及功能運作的發展。

6. 人體身心的相互影響。

7. 腦部各部位的功能與發展。

穴壓就像一名雕塑工程師將老天所創作出來卻可能有變異的幼小人體,將其缺陷、變形、滯礙、殘害的因子逐一矯正,讓其發育成長為正常體態及生理運作的人。成功修正所需要的條件,包括以下各項:

1. 黃金糾正時期內,也就是越早越好;

2. 足夠的治療時間。

3. 有關人員的耐心。

4. 家屬的支持。

5. 家屬的教育。

最後是穴壓治療者在利用自我氣能時,要有寬敞無私的心理、追求完美的愛心、精細的技術和操作的技術能力,更重要的是嬰幼兒父母的認知、支持和對子女永恒的愛護,否則難以完美的成功。


新醫學雜誌(Journal of Neo-Medicine) Email: acma20170803@gmail.com

穴壓與拔罐學會 (Acupressure and Cupping Association) Email: acma20170803@gmail.com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
Google Sites
Report abuse